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39249" ["articleid"]=> string(7) "613869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9章" ["content"]=> string(3896) "
广播声中,飞船的居住舱里,李明的妈妈王颖正抱着他,一起听着陆珵的话;
生态舱里,李薇团队的成员们,正看着长势喜人的小麦,眼中满是期待;动力舱里,陈磊团队的工程师们,正最后一次检查核聚变装置的参数,确保万无一失。
“现在,我们即将启航前往比邻星。”
陆珵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人类文明,从来不是孤独的旅程。” 陆珵的声音渐渐柔和,“今天,我们一部分人驶向星海,一部分人留守火星,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终有一天,火星上的火种与比邻星的新家,会连成一片,让人类的文明,在宇宙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广播结束时,指挥舱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飞船的各个舱段,也传来了船员们的欢呼声;
地面的送别仪式现场,留守者们纷纷举起右手,对着飞船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 “星际礼”—— 这是人类在太空探索中,新创造的礼仪,象征着 “尊重与守望”。
启航倒计时还剩 10 分钟时,马库斯团队的工程师们,为 470 台随船机器人,完成了 “航行维护模式” 的设定。
机器人的屏幕上,原本的 “火星作业” 图标,变成了 “星际维护” 的图标,内部程序也同步更新。
每天凌晨 3 点,20 台维护机器人会对飞船的外部装甲进行扫描,检查是否有微小陨石撞击的痕迹;
每 3 天,10 台机器人会进入动力舱,检查核聚变装置的冷却系统与燃料管道;
每 7 天,5 台机器人会对生态舱的水循环系统与光照设备进行校准,确保作物生长环境稳定。
30 台农业机器人会每天定时为小麦、生菜浇水、施肥,监测作物的生长速度,及时清理枯叶;
10 台环境监测机器人会实时监测舱内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
所有随船机器人都预装了 “应急程序”,若飞船遇到陨石撞击、辐射暴等突发情况,机器人会在 1 分钟内响应,协助船员进行修复与防护。
“这些机器人,会在 40 年的航程中,一直陪伴我们。”
马库斯看着机器人整齐地停放在舱内,语气中满是放心,“它们不会累,不会怕,会一直守护着飞船,守护着我们。”
就在全船广播结束后。
6 岁的李明突然挣脱妈妈的手,朝着留守者的方向跑去。
他看到了投影人群中的安娜,那个每天和他一起玩的俄罗斯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努力地往飞船的方向望。
“安娜!” 李明大喊着。
这一幕,被 1 台摄影机器人完整地记录下来。
后来,这张照片被收录在 “地球文明纪念册” 的最后一页,旁边写着:“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文明延续的起点。”
启航倒计时还剩 10 秒时,所有船员都回到了飞船内,飞船的舱门缓缓关闭。指挥舱里,华天大声喊道:“10,9,8……3,2,1,启动推进器!”
随着 “嗡” 的一声巨响,飞船尾部的核聚变推进器,喷出了淡蓝色的等离子焰 —— 火焰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形成了一道长长的光带,像一条连接火星与星海的桥梁。
470 台随船机器人同步启动维护程序,它们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推进器的温度、压力、推力,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到指挥舱:“推进器温度正常,推力稳定,飞船姿态正常。”
“方舟号” 缓缓驶离火星轨道。
托马斯带领留守者,对着飞船的方向,深深鞠躬;
飞船的观测甲板上,船员们也纷纷挥手,对着火星的方向,喊出最后的告别:“再见,火星!再见,同胞!”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315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