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39248" ["articleid"]=> string(7) "613869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8章" ["content"]=> string(4061) "

启航的钟声,即将在火星轨道上敲响。

火星北半球的清晨,稀薄的大气过滤掉了太阳的大部分热量,红色沙砾在地表投下长短不一的阴影。

今天,是 “方舟号” 启航前往比邻星的日子,也是人类文明在宇宙中 “分道扬镳” 却又 “同心守望” 的日子。

袁军带领的警备队与 10 台 “安保机器人”,正在 “方舟号” 的各个舱段进行最后一次安全检查。

安保机器人身高 1.8 米,机身装有红外热成像仪与人员识别系统,能快速定位舱内是否有遗漏人员或异常物品。

“一层居住舱检查完毕,无人员遗漏,设备正常。”

“二层生态舱检查完毕,作物生长稳定,氧气浓度正常。”

“三层动力舱检查完毕,核聚变装置参数正常,燃料储备充足。”

安保机器人的汇报声,通过通讯器传到袁军的终端。他站在飞船入口的安检处,手里拿着船员名册,逐一核对登船人数:“11965 人,一个都不能少。”

华天团队则在飞船的导航舱,进行最后一次航线校准。

导航屏幕上,火星与木星之间的碎片带清晰可见 —— 那里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陨石与小行星残骸,最大的直径超过 10 公里,最小的只有几厘米,却是星际航行的 “致命陷阱”。

“上次校准的航线,有一段距离碎片带只有 50 万公里,风险太高。”

华天指着屏幕上的红色区域,对团队成员说,“我们需要调整航线,绕开碎片最密集的区域,把安全距离扩大到 100 万公里以上。”

导航工程师周明立即操作设备,通过星际雷达扫描碎片带的实时位置,再结合飞船的动力参数,计算新的航线。

20 分钟后,新的航线图生成。

飞船将从火星轨道出发,先向太阳系外侧飞行,避开火星 - 木星碎片带的密集区,然后调整方向,朝着比邻星的方向匀速航行,途中设定了一个 1000 万公里外的 “临时停靠点”。

“临时停靠点的主要作用,是检查飞船的外部装甲是否有损伤,补充一次氦 - 3 燃料,同时让船员适应长时间的星际航行。”

华天解释道,“虽然 1000 万公里在宇宙中只是‘一步’,但却是我们迈向比邻星的重要一步。”

航线校准完成后,华天按下 “确认” 按钮,导航系统发出 “嘀” 的一声,屏幕上显示 “航线已锁定,启航倒计时 1 小时”。

他长舒一口气,走到舷窗前,看着远处的送别仪式,心中满是感慨:“这条航线,是我们用 10 年时间铺就的,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所有人的心血。”

当启航倒计时还剩 30 分钟时,陆珵走进了飞船的指挥舱。指挥舱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屏,能实时显示飞船的各项参数与外部环境。

周围的控制台前,坐着动力、导航、生态、通讯等系统的负责人,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各系统准备完毕,请求启动全船广播。” 通讯工程师向陆珵汇报。

陆珵点点头,走到广播麦克风前,深吸一口气 —— 他的声音,将通过飞船的每一个扬声器,传到 11965 名船员的耳中,也传到地面送别仪式的留守者耳中。

“各位船员,各位留守的同胞,大家好。”

陆珵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今天,是‘方舟号’启航的日子,也是人类文明探索宇宙的新起点。10 年前,我们从地球出发,带着改造火星、延续文明的梦想,来到这片红色的星球;10 年间,我们搭建基地、种植粮食、改造飞船;从第一代延缓衰老,到第二代提升抗辐射能力,我们赢得了走向深空的时间;我们用新生儿延续希望,他们是人类在宇宙中扎根的未来。”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315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