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39240" ["articleid"]=> string(7) "613869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5章" ["content"]=> string(3945) "

改造第 10 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新曦定居点的修缮与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两个穹顶坚固如初,地下避难舱整洁有序,能源系统稳定运行,输水管线畅通无阻,垂直农场的小麦长势喜人,42 名新生儿在护理舱中健康成长,50 台机器人整齐地停放在机器人维护舱,随时准备投入新的工作。

爱丽丝站在左侧穹顶的观测台,望着远处火星的红色荒原,托马斯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热咖啡。

爱丽丝接过咖啡,看着观测台下忙碌的留守者 —— 陈静正在查看小麦的生长数据,米莉在整理物资清单,玛丽亚在护理舱照顾新生儿,机器人在穹顶间穿梭作业,整个基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会在这里好好生活,守护好火星,等他们从比邻星回来。” 爱丽丝喝了一口咖啡,温暖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火星的寒意。远处的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新曦定居点的穹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颗在红色荒原上跳动的心脏。

改造第 10 年上半年,新曦定居点的 “重生” 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留守者们用双手与机器人的协助,在火星上筑起了一座充满希望的家园,也为人类文明在火星的延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只是人类在火星故事的新起点 —— 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奇迹,等待着他们去面对、去创造。

火星北极的晨雾还未散去,新曦定居点的中央广场已站满了人。

2000 名留守者身着深蓝色工装,整齐地列成方阵;广场另一侧,陆珵带领着 30 人的交接团队,手中捧着深蓝色的《基地移交协议》文件夹。

改造第 10 年下半年,这场跨越 “留守” 与 “启航” 的交接仪式,不仅是物资与技术的传递,更是人类在火星文明火种的接力。

50 台机器人、30 年物资、无数个日夜积累的技术手册,将成为留守者在红色星球上生存的 “底气”。

交接仪式在广场中央的全息投影屏前举行。

托马斯穿着熨烫平整的工装,胸前别着 “新曦定居点留守委员会主席” 的徽章,他的身后,10 台火星监测机器人正整齐地排列着。

“根据《火星改造计划章程》,现正式将新曦定居点及相关物资、设备移交至留守委员会。”

陆珵打开全息文件夹,《基地移交协议》的条款在屏幕上逐一展开。

“移交清单包括:50 台功能机器人( 20 台维护、10 台农业、10 台生态监测、10 台生活辅助)、30 年生存物资(1000 吨压缩食品、500 吨种子、50 万份药品等)、全套技术手册(含机器人操作、生态维护、设备维修),以及 10 台火星监测机器人。”

托马斯上前一步,手指在全息屏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电子签名化作一道金色的光,融入协议文本。

“我代表 2000 名留守者,承诺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人类在火星的希望。” 他的声音透过广场的扬声器传遍每个角落,身后的留守者们纷纷举起右手,做出承诺的手势。

移交的核心,是 50 台机器人的 “身份交接”。

佐藤团队的工程师逐一为机器人激活 “留守模式”—— 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输入留守委员会的权限密码,删除与 “方舟号” 相关的航行指令,新增基地周边的环境数据与应急程序。

“比如农业机器人,之前的程序是适配飞船生态舱的,现在要调整为适应火星地表种植的参数,包括土壤湿度、光照时长、肥料用量。” 佐藤指着一台农业机器人的屏幕,上面正显示着新的种植参数,“这样机器人才能更好地为留守者服务。”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315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