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25207" ["articleid"]=> string(7) "613570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9章" ["content"]=> string(3701) "
“现在情况紧急,我们得尽快做好准备。”狄仁杰站起身,目光坚定,“元芳,你和秦将军率千牛卫去废弃粮仓,将藏在那里的军械运回海防营;谢姑娘,你负责整理王通和使者的供词,上报陛下,请求增派援兵;柳姑娘,你在城内开设医棚,为百姓和士兵治病,同时留意是否有突厥的细作;苏娘,你继续收集民情,看看还有哪些百姓受了赵德昌和王通的迫害;柳大人,你暂代幽州知府,整顿吏治,安抚百姓;苏瑾,你熟悉幽州的地形,和阿翠一起探查渔阳郡的防御情况,画出布防图。”
众人领命,各自忙碌起来。狄仁杰站在窗前,望着幽州城的方向,耳边传来远处百姓的心声——有期待太平的,有感谢钦差为民除害的。他知道,三个月后的突厥大军,会是一场硬仗,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色渐深,驿馆的灯火依旧明亮。狄仁杰拿出武玥赐的虎符,心里暗暗发誓:定要守住幽州,不负陛下的重托,不负百姓的期望。他的耳边,仿佛又传来武玥的心声:“狄卿,幽州就交给你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守住北疆。”
幽州的积雪刚化,驿馆后的卷宗室就飘着墨香。谢琅跪在堆积如山的旧案卷宗里,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她在找苏定当年的案宗,这是洗清苏瑾父亲冤屈的关键。狄仁杰站在一旁,耳边偶尔传来谢琅的心声:“苏定的案卷应该在‘边将弹劾’类目里,王通肯定动过手脚,得仔细找……”
“找到了!”谢琅突然举起一本封皮破损的卷宗,上面写着“长安三年,幽州校尉苏定通敌案”。狄仁杰接过翻开,里面的供词字迹潦草,关键处还有涂改痕迹,而落款的证人“张武”,正是如今海防营的老兵。“元芳,你去海防营请张武来一趟。”狄仁杰吩咐道,“苏瑾也叫来,她或许能认出这供词的问题。”
不多时,苏瑾跟着李元芳赶来,看到卷宗上父亲的名字,指尖忍不住发颤。她翻到供词页,突然指着一行字:“这不是我爹的笔迹!我爹写‘武’字会带钩,这里是直的,而且他从不写连笔字!”她的心声里满是激动,又带着委屈,“当年他们说我爹画押认罪,原来是伪造的!”
正说着,张武走进来,见了卷宗脸色骤变。狄仁杰盯着他,耳边传来他慌乱的心声:“当年王通拿我妻儿威胁,让我伪造供词,苏校尉是冤枉的……现在钦差查案,我要是说实话,妻儿会不会有危险?”
“张武,你可知伪造供词、诬陷忠良是死罪?”狄仁杰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但若是主动坦白,本钦差可以饶你妻儿无罪,还苏校尉一个清白。”
张武扑通跪倒在地,泪水直流:“大人,是王通逼我的!当年苏校尉发现王通和突厥勾结,要上报朝廷,王通就抓了我的妻儿,逼我伪造供词,说苏校尉通敌……苏校尉被斩那天,还喊着‘幽州不能丢’啊!”
真相大白,谢琅立刻起草文书,为苏定平反昭雪。武后收到奏报后,下旨追封苏定为“忠勇校尉”,还其家产,苏瑾捧着圣旨,终于忍不住哭出声:“爹,您的冤屈洗清了!”
解决了苏定的旧案,狄仁杰转头处理细作的隐患。这些天,他总在驿馆听到奇怪的心声——一个自称“老刘”的杂役,心里总想着“防御图什么时候能拿到”“得尽快传给突厥”。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23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