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24835" ["articleid"]=> string(7) "613569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2章" ["content"]=> string(3692) "
蒋介石详细询问了台儿庄战役的情况,特别是第七十四军的战术运用。俞济时一一作答。
"看来你在战术上很有研究。"蒋介石说,"现在战争形势很严峻,我们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将领。"
离开蒋介石官邸后,俞济时心情沉重。从蒋介石的话中,他感觉到武汉会战已经不可避免。
回到驻地,他立即命令部队加强训练,特别是城市防御和江河作战。
"武汉地处长江沿岸,江河作战很可能成为重点。"俞济时对军官们说,"各部队要针对性训练。"
在俞济时的督促下,第七十四军的训练更加刻苦。士兵们都知道,更大的战斗即将来临,他们必须做好准备。
这天,俞济时接到命令:第七十四军划归第九战区指挥,负责武汉东南方向的防御。
新的战斗即将开始。俞济时知道,这将是一场更加艰苦的战斗,但他有信心带领第七十四军再立新功。这支部队已经在战火中成长为一支真正的精锐,他们将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这片土地。
俞济时站在武汉郊外的训练场上,看着士兵们进行战术演练。虽然第七十四军在台儿庄取得了辉煌战绩,但他清楚地知道,这支队伍距离真正的精锐还有差距。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士兵们的脚步声在泥地上发出整齐的声响。
“军座,各师主官已经到齐了。”张铁柱走到俞济时身边低声报告。这位警卫营长脸上还带着台儿庄战役留下的伤疤,但眼神中充满坚毅。
俞济时点点头,转身走向临时搭建的会议室。这是一间简陋的木屋,墙上挂着武汉周边地区的地形图,几张木桌拼成的会议桌前,坐着第七十四军的所有高级军官。
“开始吧。”俞济时在首位坐下,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重点讨论部队整训和战术改进。”
王耀武首先发言:“军座,我们在台儿庄发现,小鬼子的班组战术比我们灵活。他们的掷弹筒和轻机枪配合很熟练。”
“说得对。”俞济时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我观察了很久,小鬼子的战术有几个特点:第一,他们善于利用地形;第二,班排级单位有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第三,火力配置很合理。”
参谋长陈式正补充道:“我们的士兵单兵素质不差,但战术配合不够。特别是班排级指挥员,往往只知道带头冲锋,不懂得灵活指挥。”
“所以,我们要从最基础的班组战术开始改革。”俞济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我决定在全军推广‘三三制’战术。”
军官们露出疑惑的表情。俞济时详细解释:“每个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人。班长指挥全班,副组长各带一个小组。这样既能分散敌人火力,又能互相支援。”
张灵甫提出疑问:“军座,这样分会不会太散了?万一被小鬼子逐个击破怎么办?”
“问得好。”俞济时赞许地点点头,“这就需要严格的训练。各小组之间要保持目视联系,进攻时交替掩护,防御时形成交叉火力。”
他让军官们到训练场,亲自示范这种新战术。俞济时挑选了一个班的士兵,将他们分成三个小组。
“看好了。”俞济时命令道,“第一小组前进二十米,寻找掩体后掩护;第二小组从左翼迂回;第三小组负责火力压制。各小组注意保持距离,既要能互相支援,又不能被一颗炮弹全端了。”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229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