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24786" ["articleid"]=> string(7) "613569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8章" ["content"]=> string(3793) "
军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振奋。武汉是大后方,到了那里就能得到充分休整和补充。
但俞济时接下来的话让他们愣住了。
“但我向军委会请示,要求暂缓赴汉。小鬼子即将进攻徐州,我们应该北上参战。”
会场顿时一片寂静。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第七十四军将继续战斗,得不到休整。
王耀武首先站起来:“军座,部队需要休整啊!现在北上,是不是太急了?”
其他军官也纷纷附和。
俞济时等大家安静下来,才缓缓开口:“我知道部队需要休整。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徐州失守,武汉还能守多久?”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徐州的位置:“这里是南北交通枢纽,一旦失守,小鬼子就可以南北对进,夹击武汉。”
“我们第七十四军是中央嫡系,装备和训练都比其他部队好。这个时候不上去,谁上去?”
军官们沉默了。俞济时接着说:“当然,我不会让部队白白送死。我们已经总结了南京作战的经验教训,战术水平有了提高。而且,这次北上,我们会采取新的作战方式。”
他详细解释了“运动战”的概念:不固守一城一地,而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小鬼子的薄弱环节。
“小鬼子的长处是火力强大,正面强攻我们吃亏。但他们的后勤线长,兵力分散,这就给了我们机会。”
这个战术思想对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很新颖。军官们听得十分认真。
“具体怎么打?”张灵甫问道。
俞济时笑了笑:“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总之,不会像南京那样死守。”
会议结束后,军官们各自回部队做准备。俞济时则伏案起草给各师的作战指示,详细规定了行军序列、警戒措施和遇敌处置方案。
深夜,他独自一人走出军部,在营地里巡视。士兵们已经入睡,只有哨兵在岗位上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在一个营帐外,他听到里面有低语声。悄悄走近,发现是几个新兵在聊天。
“听说要北上打小鬼子,你怕不怕?”一个声音问。
“有点怕。”另一个声音回答,“但想想南京死了那么多人,就不怕了。总要有人去打小鬼子。”
俞济时默默地走开了。这些普通士兵的勇气让他感动,也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第二天清晨,第七十四军拔营北上。部队以战斗队形行军,前有侦察分队,后有警戒部队。
俞济时走在队伍中间,不时与身边的军官交流。他特别关注新兵的表现,发现他们虽然紧张,但都能跟上行军节奏。
“告诉各部队,行军速度不要太快,注意保持体力。”
中午休息时,俞济时亲自检查士兵的脚板,发现有不少人打了水泡。他叫来医务兵,示范如何处理水泡。
“先用针穿一根头发丝穿过水泡,让组织液慢慢流出,这样不容易感染。”
这个小技巧很快在部队中传开,士兵们都很感激军座的关心。
行军第三天,侦察兵报告前方发现小鬼子的小股部队。
俞济时立即命令部队隐蔽,同时召集军官开会。
“大约一个小队的小鬼子,配备两挺轻机枪,正在五里外的李家村抢劫。”侦察兵汇报。
军官们纷纷请战,要求消灭这股小鬼子。
俞济时却摇摇头:“不打。”
大家都愣住了。
“我们的目标是北上徐州,不能因小失大。”俞济时解释,“一旦交战,可能会引来更多小鬼子。”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229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