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24778" ["articleid"]=> string(7) "613569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6章" ["content"]=> string(3765) "

“我知道时间紧迫。”俞济时打断他,“但这七天不是用来睡觉的。我们要总结经验,整训部队。”

他让参谋铺开地图,指着上面的地形说:“小鬼子很快就会渡江北进,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接下来的七天,第七十四军开始了紧张的整训。每天天不亮,士兵们就被军号唤醒。晨练从五公里越野开始,然后是战术训练。

俞济时亲自设计了训练内容。他把从南京战场上总结的经验融入训练中,特别强调班组战术和夜战能力。

“三人一组,三角队形前进。”俞济时在训练场上亲自示范,“组长在前,两名组员在后,相互掩护。”

这种战术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还很新鲜。士兵们开始不太适应,但在反复练习后,渐渐掌握了要领。

张铁柱的伤还没好利索,但也坚持参加训练。他带着警卫营的士兵,在村外的空地上练习突袭和反突袭。

“动作要快,出手要狠!”张铁柱一边示范一边喊,“小鬼子拼刺刀时习惯先虚晃一枪,看准了再格挡。”

在另一片场地上,工兵营在进行爆破训练。陈国栋把从南京带出来的少量炸药分给士兵,教他们制作简易爆炸装置。

“用竹筒做外壳,里面放铁钉和碎铁片。”陈国栋讲解着,“引爆后,这些碎片能造成大面积杀伤。”

炮兵团长李向荣则在组织炮手训练。由于火炮大多丢失在南京,他们只能用木棍代替,练习瞄准和装填动作。

“记住,打炮最重要的是计算。”李向荣对炮手们说,“风向、距离、炮弹种类,都要考虑进去。”

晚上,部队也不闲着。俞济时安排了文化课和战术讲解。他自己亲自上课,讲解小鬼子的战术特点和应对方法。

“小鬼子进攻前必然进行炮火准备,这时要隐蔽好。炮火延伸后立即进入阵地,因为步兵马上就要上来了。”

他还特别强调了狙击战术的重要性。

“每个连要挑选五名枪法好的士兵,组成狙击小组。他们的任务是打掉小鬼子的军官和机枪手。”

这个想法让军官们很感兴趣。张灵甫主动请缨,负责训练狙击手。

“我的301团有不少神枪手,可以抽调出来组成狙击分队。”

训练进行到第三天,派出去采购的士兵带回来一个消息:附近有一股土匪,经常骚扰百姓。

俞济时立即召集军官开会。

“这是个实战练兵的好机会。”他说,“既能为民除害,又能检验训练成果。”

王耀武有些犹豫:“军座,我们现在兵力不足,是不是...”

“正因为兵力不足,才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部队。”俞济时态度坚决,“况且,土匪熟悉地形,对付他们比对付小鬼子难多了。”

他命令51师派出一个营,由张灵甫指挥,清剿土匪。同时要求其他部队继续训练,不得松懈。

张灵甫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准备。他先派侦察兵摸清了土匪的活动规律,然后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土匪头子叫赵大虎,手下有百十号人,盘踞在二十里外的黑风山。”张灵甫向俞济时汇报,“他们熟悉地形,在山里设有多个据点。”

俞济时看了看地图,说:“不要强攻,智取为主。可以派小部队诱敌,主力设伏。”

第二天凌晨,张灵甫带领部队出发。他按照俞济时的建议,派一个排的兵力假装运粮队,从土匪经常出没的道路经过。主力则埋伏在道路两旁的树林里。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229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