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24729" ["articleid"]=> string(7) "613569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14576) "

夜幕下的淳化镇第七十四军军部灯火通明,参谋人员穿梭在各个房间之间,电话铃声和电报机的滴答声此起彼伏。俞济时站在作战地图前,手中的红蓝铅笔在方山至淳化镇一带划出一道道标记。白天的战斗虽然成功击退了小鬼子的七次进攻,但阵地遭受的破坏和部队的伤亡情况让他心情沉重。

“军座,各部队伤亡统计已经完成。”参谋长陈式正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声音带着疲惫,“今天全军团级以上军官阵亡三人,负伤七人。士兵阵亡二百四十三人,负伤二百六十七人,其中重伤员已经送往南京救治。”

俞济时接过文件仔细翻阅,眉头越皱越紧。特别是看到305团团长刘光宇左臂被弹片击穿仍坚持指挥时,他抬头问道:“刘团长伤势如何?”

“军医说需要静养两周,但他坚持要留在前线。”陈式正叹了口气,“各部都在请求补充兵员和弹药,特别是手榴弹和迫击炮弹消耗很大。”

俞济时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方山阵地上偶尔闪动的炮火光芒。雨已经停了,但冬夜的寒风透过窗缝吹进来,让桌上的油灯忽明忽暗。

“给南京卫戍司令部发报,请求补充两个团的预备兵力和三个基数的弹药。”俞济时转身说道,“同时,命令后勤部门连夜清理淳化镇至方山的道路,确保明天补给能够顺利送达前线。”

“是!”陈式正记录命令后,犹豫了一下又说:“军座,今天采用的新战术虽然有效减少了伤亡,但也导致部分前沿阵地多次易手。有几位团长担心这样会影响士气。”

俞济时理解这种顾虑。在这个时代的军事理念中,丢失阵地就是失职,哪怕只是暂时的战术性后撤。但他清楚,在火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死守硬拼只会导致更快消耗有生力量。

“通知各师旅长,一小时后召开作战会议。”俞济时下定决心,“我要亲自解释这种战术的优势。”

一小时后,军部会议室里坐满了第七十四军的高级军官。王耀武带着51师的旅团长们从方山前线赶来,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战火的痕迹。58师师长冯圣法也从侧翼阵地返回,他的部队今天同样经历了激烈战斗。

“诸位辛苦了。”俞济时开门见山,“今天的战斗,我们毙伤敌军约八百人,自身伤亡五百余人,战损比达到1.6比1。在敌军火力占优的情况下,这是相当不错的战绩。”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军官们原本以为会因丢失部分前沿阵地而受到批评,没想到军长首先肯定了战果。

“我知道,有些同志对我们今天采用的新战术有疑虑。”俞济时走到地图前,“认为暂时放弃前沿阵地是怯战行为。但我要告诉大家,打仗不能只看一城一地的得失。”

他拿起教鞭指向方山地形图:“我们防御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拖延他们向南京推进的速度。如果死守一线阵地,敌人的炮火就能轻易摧毁我们的工事,造成大量伤亡。而今天的弹性防御,让我们在炮击时保存了实力,在敌人进攻时又能从多方向打击他们。”

王耀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确实,今天下午的战斗,我们的伤亡明显减少,而给敌人造成的损失反而增加了。”

“但是军座,”153旅旅长张汉铎站起来,“这样打虽然伤亡小,但阵地反复易手,士兵们心理压力很大。而且小鬼子的渗透能力很强,万一他们趁机站稳脚跟怎么办?”

“问得好。”俞济时赞许地看了张汉铎一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弹性防御的同时,确保阵地不会真正丢失。”

他详细解释了现代战争中纵深防御的理念,强调预备队的使用和反冲击时机的把握。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基本的军事概念,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中却很少被系统运用。

“明天,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防御体系。”俞济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来,“首先,各阵地要建立完善的观察哨和通讯网络,确保能及时掌握敌人动向。其次,预备队配置要更加靠前,反击速度要更快。最后,我们要建立机动反坦克小组,专门对付小鬼子的坦克。”

军官们认真记录着,不时有人提出问题。俞济时一一解答,并结合今天的实战经验进行调整。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的防御方案。

“还有一件事。”会议结束时俞济时说道,“从明天开始,各部队要轮换休整。特别是军官,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刘光宇团长。”

“到!”左臂吊着绷带的刘光宇站起来。

“我命令你立即回后方野战医院治疗,伤愈前不得返回前线。”俞济时语气严肃,“305团暂由副团长指挥。”

“军座!我还能坚持!”刘光宇急切地说。

“这是命令!”俞济时声音提高,“第七十四军需要的是能长期作战的军官,不是逞一时之勇的莽夫。你的勇气我已经看到了,但现在你需要休息。”

刘光宇张了张嘴,最终敬礼:“是!”

会议结束后,俞济时特意留下王耀武和冯圣法两位师长。

“两位,说实话,部队还能坚持多久?”俞济时直接问道。

王耀武和冯圣法对视一眼,王耀武先开口:“军座,51师今天伤亡大约三分之一的一线战斗兵员。如果明天战斗强度与今天相当,最多能坚持三天。”

“58师情况稍好,但也不会超过五天。”冯圣法补充道,“关键是士气。虽然今天战果不错,但连续高强度作战,士兵们已经很疲惫了。”

俞济时点点头:“我已经向南京请求增援。但在援军到达前,我们至少要坚守一周。”

“一周?”王耀武眉头紧锁,“除非有什么办法能大幅减少伤亡。”

“这正是我在考虑的。”俞济时走到地图前,“单纯防御总是被动挨打。我在想,能不能组织一次有限的反击?”

“反击?”冯圣法惊讶地说,“军座,我们兵力处于劣势,防守尚且艰难,主动出击是不是太冒险了?”

“不是大规模反击,而是针对性的突袭。”俞济时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小鬼子炮兵阵地位置,“今天观测所已经大致锁定了敌人两个炮兵阵地的位置。如果能在夜间派出精锐小分队进行偷袭,打掉他们的炮兵,明天的防御压力就会小很多。”

王耀武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小鬼子肯定想不到我们敢主动出击。”

“但风险很大。”冯圣法仍然谨慎,“夜间渗透需要极强的单兵素质和指挥能力。万一失败,不仅损失精锐,还可能暴露我们的意图。”

“所以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合适的带队人选。”俞济时看着两位师长,“你们手下有没有特别擅长夜袭和渗透的军官?”

王耀武思考片刻:“张灵甫团长以前在胡宗南部队时,曾经多次带队完成敌后渗透任务。他的301团今天伤亡不大,可以抽调精锐组成突击队。”

“好,就让张灵甫负责这次行动。”俞济时下定决心,“通知他立即来军部,我们详细规划袭击方案。”

一小时后,张灵甫带着满身尘土赶到军部。他的腿伤在夜间更加明显,走路时有些跛,但眼神依然锐利。

“张团长,有个危险任务要交给你。”俞济时直接说道,“夜间偷袭小鬼子炮兵阵地。”

张灵甫没有丝毫犹豫:“请军座下令!”

俞济时详细解释了行动计划。由张灵甫亲自挑选五十名精锐士兵,组成两个突击队。一队由他亲自带领,攻击位于方山东北方向的小鬼子105毫米榴弹炮阵地;另一队由301团特务连连长赵大河带领,攻击东南方向的75毫米山炮阵地。

“你们的首要目标是破坏火炮,其次是缴获或销毁弹药。”俞济时强调,“不要恋战,完成任务立即撤回。军部炮兵会提供掩护射击,扰乱敌人判断。”

张灵甫仔细研究地图上标注的路线和敌人哨位分布:“军座,我请求增加工兵小组,携带炸药和燃烧瓶。仅仅依靠手榴弹,可能无法彻底摧毁重型火炮。”

“准了。”俞济时点头,“工兵营长陈国栋会配合你们,提供足够的炸药和专业人员。”

计划确定后,整个军部忙碌起来。通讯营确保各部队之间的联络畅通;炮兵团长李向荣计算掩护炮击的坐标和时机;后勤部门准备突击队需要的特殊装备。

俞济时亲自检查了突击队员的装备。除了常规武器,每人额外配发四枚手榴弹、一把匕首和一支德造二十响驳壳枪。工兵小组则携带了二十公斤炸药和十个自制燃烧瓶。

“记住,你们的行动关系到明天整个防御战的成败。”俞济时在突击队出发前做最后动员,“但更重要的是,都要给我活着回来!”

张灵甫庄严敬礼:“军座放心,不成功便成仁!”

“我要的是成功,不是成仁!”俞济时重重拍了他的肩膀,“第七十四军需要活着的英雄,不是死去的烈士。明白吗?”

张灵甫愣了一下,随即坚定点头:“明白!”

凌晨一点,突击队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摸出阵地。俞济时站在军部门口,目送他们消失在黑暗中,心中充满忐忑。这是他第一次主动策划出击,成败与否将直接影响后续作战的信心。

“军座,去休息一会吧。”警卫营长张铁柱为他披上大衣,“有消息我会立即叫醒您。”

俞济时摇摇头:“我去炮兵观测所,那里能直接观察突击队行动方向。”

在张铁柱和几名警卫的保护下,俞济时来到淳化镇东南角的炮兵观测所。这里设在一座教堂钟楼上,视野开阔,可以隐约看到方山前线的轮廓。

观测所里,炮兵团长李向荣正在指挥炮兵做准备工作。见俞济时到来,他立即汇报:“军座,所有火炮已经校准目标,随时可以开火。”

“等突击队发出信号再打。”俞济时举起望远镜,看向东北方向。黑夜中什么都看不清楚,只有偶尔升起的照明弹划破夜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俞济时不停看表,计算突击队应该到达的位置。按照计划,张灵甫带领的突击队应该已经接近第一个目标。

凌晨两点十五分,东北方向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紧接着是巨大的爆炸声,夜空被火光映红。

“是炸药爆炸!”李向荣兴奋地说,“张团长得手了!”

几乎同时,东南方向也传来爆炸声。两道冲天而起的火柱在夜空中格外醒目。

“开炮!”俞济时立即下令。

第七十四军的炮兵阵地上,所有火炮同时怒吼。炮弹划过夜空,落在小鬼子的前沿阵地上,制造混乱,阻止他们增援炮兵阵地。

观测所里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爆炸方向。枪声越来越密集,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显然,突击队与小鬼子守军发生了激烈交火。

“军座,需要派兵接应吗?”陈式正不知何时也来到观测所。

俞济时紧握拳头,强忍住派兵增援的冲动:“相信张灵甫,他能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

又过了半小时,枪声渐渐稀疏。观测所里的气氛更加紧张,每个人都担心突击队的命运。

凌晨三点,观测所的电话突然响起。李向荣接起电话,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军座,前沿观察哨报告,突击队正在返回,张灵甫团长亲自断后!”

俞济时长舒一口气,立即下令:“命令前沿部队做好接应准备,医疗队随时抢救伤员。”

一小时后,满身硝烟的张灵甫带着突击队回到军部。五十人出发,回来了四十二人,其中八人负伤,但无一人阵亡。

“报告军座!”张灵甫虽然疲惫,但眼神兴奋,“任务完成!摧毁鬼子105毫米榴弹炮四门,75毫米山炮六门,引爆弹药库一个!毙伤敌军约百人!”

俞济时紧紧握住张灵甫的手:“干得漂亮!第七十四军为你们骄傲!”

他立即吩咐后勤部门准备热食和干净衣物,让突击队员好好休息。同时命令参谋部将战果通报全军,提振士气。

回到指挥部,俞济时毫无睡意。夜袭的成功证明了他的战术思路是可行的,也为明天的防御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他清楚,小鬼子绝不会善罢甘休,明天的战斗只会更加残酷。

“军座,这是刚刚破译的小鬼子电报。”情报参谋送来一份文件,“敌人正在调集更多炮兵,可能包括150毫米重榴弹炮。”

俞济时眉头紧锁。150毫米重炮的威力远超过今天的105毫米榴弹炮,现有的工事很难抵挡这种级别的轰击。

“命令各部队,连夜加固工事,特别是加深防炮洞的深度和加固顶盖。”俞济时下令,“在反斜面增建预备阵地,确保主阵地被毁后仍有防御能力。”

天快亮时,俞济时终于感到困意。他靠在指挥部的椅子上,打算小憩片刻。闭上眼睛,白天的战斗场景和夜袭的惊险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他意识到,自己正在逐渐适应这个时代,适应战争,适应指挥官的职责。

但内心深处,他始终记得自己来自哪里,记得历史上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南京保卫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大屠杀的惨剧即将发生。作为穿越者,他不仅要带领第七十四军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还要想办法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这个沉重的负担让他无法真正安心休息。仅仅几分钟后,他又睁开眼睛,拿起笔开始规划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天空渐渐泛白,新的一天的战斗即将开始。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229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