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24715" ["articleid"]=> string(7) "6135690"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11867) "
十月底的江南,阴雨连绵,寒意刺骨。冰冷的雨水混合着战场的泥泞和血污,让第七十四军的阵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沼泽地狱。官兵们蜷缩在积水的战壕和勉强支撑的防炮洞里,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命令的服从,抵御着无孔不入的寒冷和疲惫。伤员的处境更加凄惨,缺医少药,很多人的伤口在潮湿中溃烂化脓,痛苦的呻吟在雨声中显得格外微弱。
俞济时站在军部掩体的入口,望着外面灰蒙蒙的雨幕,眉头紧锁。连日阴雨使得小鬼子的空中优势和炮火精度受到一定影响,进攻强度有所减弱,但这并未带来任何轻松。第七十四军的处境已经到了极限。兵力枯竭,弹药告罄,士兵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之前构筑的相对坚固的工事在硬撑。他知道,历史的转折点快要到了。
“军座,战区急电!”通讯营长王继明浑身湿透,拿着一份电报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异样的神色。
俞济时心中一凛,接过电报迅速浏览。电报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亲自签发,内容冗长,但核心意思只有一个:鉴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抗战力量,命令各部队于11月1日夜间开始,逐次撤离上海战场,向吴福线(吴江-福山)国防工事转进。
“转进”,一个听起来比“撤退”稍显体面的词语,但掩盖不了失败的实质。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俞济时心中没有多少意外,只有一种沉重的释然和更加巨大的压力。他知道,撤退,尤其是从与敌紧密接触的战场上撤退,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危险的军事行动之一。搞不好,就是一场溃败,被鬼子衔尾追击,损失惨重。
“立刻通知王副军长、陈参谋长、王师长、何副师长……所有团级以上军官,紧急会议!”俞济时的声音冷静而迅速,没有丝毫犹豫。
很快,军部掩体内挤满了第七十四军的主要军官。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战场的痕迹,军装破烂,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锐利。当俞济时宣布了战区下达的“转进”命令后,掩体内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死寂,随即爆发出压抑的议论和难以掩饰的沮丧、不甘,甚至是一丝慌乱。
“撤?就这么撤了?我们这么多弟兄……就白死了?”58师174旅旅长朱奇一拳砸在桌子上,眼眶泛红。他的部队伤亡最为惨重,几乎打光。
“妈的,憋屈!”51师302团团长邱维达咬牙切齿,“老子还想跟片野那老鬼子再干一场呢!”
“军座,怎么撤?谁先撤?谁断后?鬼子咬得这么紧,一个不好……”参谋长陈式正相对冷静,但语气中也充满了担忧。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俞济时身上。他是军长,是主心骨。
俞济时目光扫过众人,将各种情绪尽收眼底。他抬手压了压,掩体内渐渐安静下来。
“诸位,我知道大家心里不好受。”俞济时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我们在这里流了太多的血,牺牲了太多的好兄弟。但是,战区的命令必须执行!淞沪之战,我们尽了力,重创了鬼子,打出了国威军威!现在,为了持久抗战,我们必须保留骨干,以图再战!这不是失败,这是战略转移!”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但是,撤退,不是逃跑!如何撤,关系到我们第七十四军能否全身而退,关系到成千上万弟兄的生死!我们必须计划周详,行动果断!”
他走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战区命令是逐次撤离。我决定,第七十四军的撤退序列如下:”
“第一步,军直属部队、炮兵、辎重、野战医院,由冯副军长统一指挥,于明晚(11月1日)二十时,率先向昆山方向转移。工兵营协助开辟通路,确保重装备能够通过。野战医院优先转移重伤员。”
冯圣法立刻起身:“是!军座!”
“第二步,”俞济时的指挥棒指向51师防区,“王耀武师长,你部于明晚二十二时开始,交替掩护,撤出阵地,沿预定路线向苏州方向转进。务必保持建制,防止鬼子追击。”
王耀武面色凝重,起身领命:“是!51师保证完成任务!”
“第三步,”俞济时的目光落在58师军官身上,“我亲自指挥58师主力,以及军直属预备队(陆胜加强营),负责全军断后!”
此言一出,掩体内再次哗然!
断后!这意味着要顶在最后面,面对鬼子可能发起的疯狂追击,是九死一生的任务!
“军座!不可!”副军长冯圣法首先反对,“您是一军之主,岂可亲身犯险?断后任务交给我们就行!”
“是啊,军座!58师伤亡惨重,还是让我51师来断后!”王耀武也急忙说道。
俞济时摆了摆手,态度坚决:“我意已决!58师是我起家的部队,情况我最熟悉。而且,断后任务艰巨,需要指挥官临机决断,我在这里,更能稳定军心。王师长,你的51师建制相对完整,是未来恢复元气的骨干,必须先撤出去。冯副军长,你需要统筹全局,确保非战斗单位和重装备安全转移。”
他看向58师副师长何凌霄、174旅旅长朱奇、172旅旅长何凌霄(兼)等人:“诸位,断后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怕不怕?”
“不怕!”朱奇梗着脖子吼道,“军座您都在这里,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跟鬼子拼了!”
“对!拼了!”其他58师军官也纷纷表态,虽然知道任务危险,但军座亲自留下,让他们感到一种同生共死的悲壮和激励。
“不是拼命。”俞济时纠正道,“是既要挡住鬼子,又要尽可能地保存自己。我们的任务是迟滞追击,不是死守阵地。要利用夜暗和地形,节节抵抗,虚虚实实,让鬼子摸不清我们的虚实和意图。”
他开始详细部署断后计划:“朱旅长,你的174旅,负责主要防御方向的最后掩护。阵地不能丢得太快,要给前面撤退的部队留出足够时间。但也不能死扛,利用我们之前构筑的纵深工事和雷区,逐次抵抗,消耗鬼子有生力量后,交替后撤。”
“何旅长,你的172旅,负责侧翼安全,并派出小股部队,对鬼子进行袭扰和佯动,迷惑敌人。”
“陆团长,你的预备队,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增援薄弱环节,或者对冒进的鬼子小队进行反冲击。”
“李团长,你的炮兵团,留下所有还能打的迫击炮和部分山炮,炮弹打光后,立即破坏炮闩,人员随最后部队撤离。”
“张营长,你的警卫营,抽调两个排,配合工兵,在主力撤离后,负责炸毁重要桥梁和隘口,设置最后的路障和地雷。”
一条条命令清晰明确,责任到人。军官们凝神倾听,将每一个细节刻在脑子里。他们知道,这关系到自己和手下弟兄能否活着离开这片炼狱。
“通讯营,确保撤退期间联络畅通!尤其是断后部队与军部、以及与友邻部队的联系,绝不能中断!”
“辎重团,将所有带不走的粮食、被服,分发给断后部队,让他们吃饱穿暖,打好最后一仗!”
俞济时的安排细致入微,甚至考虑到了士兵们的体力和士气。
会议结束后,军官们怀着沉重而决绝的心情,迅速返回各自部队,传达命令,部署撤退事宜。消息很快在基层传开,得知要撤退,官兵们心情复杂,有终于可以离开这地狱的庆幸,也有对牺牲战友的不舍和未能尽全功的遗憾,更有对断后任务的担忧。
俞济时没有时间感慨,他亲自巡视58师的阵地,检查撤退准备情况。他看到士兵们默默整理着所剩无几的行装,擦拭着武器,将宝贵的手榴弹和子弹小心地分配。没有人喧哗,一种悲壮而肃穆的气氛在细雨中弥漫。
“弟兄们!”俞济时站在一个连队的集合点前,雨水顺着他消瘦的脸颊滑落,“我们就要撤退了。我知道,大家心里憋着一股火,想着死去的弟兄,不想走!”
士兵们默默地看着他,眼神复杂。
“我也不想走!”俞济时提高了声音,“我也想在这里跟鬼子拼到底!但是,不行!我们在这里拼光了,鬼子就会长驱直入,去祸害我们的父母姐妹!我们第七十四军,是抗日的种子,不能白白死在这里!我们要撤出去,休整补充,将来再跟鬼子算总账!”
他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疲惫的脸:“断后的任务,很危险。但是,我相信你们!你们是第七十四军最硬的骨头!是能让鬼子崩掉牙的铁核桃!挡住鬼子,让前面的弟兄安全转移,就是大功一件!我俞济时,在这里陪着你们,要死,咱们死在一块!要活,咱们一起杀出去!”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实、最直接的承诺。士兵们看着和他们一样站在雨水中、浑身泥泞的军长,心中的恐惧和彷徨似乎被驱散了一些。一股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的情绪在队伍中涌动。
“誓死追随军座!”
“跟鬼子干到底!”
零星的呼喊渐渐汇聚成坚定的声浪。
11月1日夜晚,雨依旧在下。二十时整,军直属部队和非战斗单位在冯圣法的指挥下,悄然无声地开始撤离阵地。沉重的火炮被骡马拖着,在泥泞中艰难前行。伤员们被抬上简易的担架,在战友的护送下,默默地向西而行。队伍漫长而沉默,只有脚步声、车轮声和压抑的咳嗽声在雨夜中回荡。
二十二时,王耀武的51师也开始有序后撤。他们放弃了前沿阵地,收缩兵力,利用交通壕和夜暗的掩护,逐次脱离与鬼子的接触。整个过程组织得相当严密,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混乱。
而此时,俞济时指挥的58师断后部队,则进入了最高警戒状态。所有官兵都进入了阵地,枪上膛,刀出鞘,紧张地注视着对面鬼子阵地的动静。为了防止鬼子察觉,阵地上严禁任何火光和大声喧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雨声掩盖了许多声响,但也增加了不确定性。俞济时坐镇在174旅的前沿指挥所里,通过电话不断了解各部队的情况。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即将到来——当鬼子发现中国军队大规模撤退后,必然会发起猛烈的追击。能否顶住第一波追击,关系到整个撤退行动的成败。
凌晨三点左右,对面鬼子的阵地上突然传来一阵异动,隐约有嘈杂的人声和车辆发动机的声音。紧接着,几发试探性的炮弹落在了174旅的阵地上,炸起冲天的泥水。
“鬼子察觉了!”朱奇旅长压低声音对俞济时说道。
俞济时神色不变,对着电话下令:“各部队注意,鬼子可能即将发起进攻。按照预定计划,一线阵地稍作抵抗,然后逐步后撤至二线阵地。冷枪组,自由猎杀暴露的鬼子指挥官和机枪手!迫击炮,对准鬼子可能的集结地,打两个齐射就转移!”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片刻之后,鬼子的炮火开始变得密集起来,显然是在进行火力准备。紧接着,黑暗中传来了鬼子“板载”的嚎叫声,密密麻麻的身影从对面阵地涌出,向着174旅的防线扑来!
断后之战,正式打响!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229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