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23909" ["articleid"]=> string(7) "613561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1章" ["content"]=> string(4016) "

楚渊站在舞台中央,对台下的沸腾、陈教授的盛赞、以及暗处那道愈发冰冷的视线,似乎都浑然未觉。他微微闭目,感受着体内的情况。刚才那段即兴的、灌注了部分前世沙场意志的弹奏,不仅震慑了旁人,也让他对内息与精神力的结合,有了一丝新的明悟。那魂魄深处的金色光尘,在琴音激荡时,也似乎更加活跃。

“感谢陈教授的高度评价,也感谢天明同学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体验!”何炯毕竟是专业主持人,迅速控制住场面,“那么,让我们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进入下一个环节——‘慧眼识珍’!”

工作人员推上来一个盖着红绸的展示架。

“这一环节,我们请上了一件珍贵的古代书画作品——明代画家林泉散人的《秋山访友图》!”何炯揭开红绸,露出一幅装裱精美的山水画。

画作描绘的是秋日山景,层林尽染,山径幽深,一人策杖访友,意境萧疏淡远。笔法细腻,设色雅致,看起来古意盎然。

“这幅画呢,经过几位专家的初步鉴定,认为是明代林泉散人的一幅精仿之作,虽非真迹,但仿制水平极高,颇具收藏价值。”何炯介绍道,“今天,我们就请两位嘉宾和我们的陈教授,一起来品鉴一下这幅画,看看能否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

这是节目常规环节,旨在展示嘉宾的文化素养,通常都是商业互吹一番,指出一些无关痛痒的“妙处”即可。

琉璃公子勉强打起精神,他知道这是挽回一点颜面的机会,上前装模作样地看了片刻,说道:“此画笔墨精到,山石皴法颇有古意,尤其是这远山的处理,虚实相生,意境悠远,虽为仿作,足见功力。”

陈教授也走上前,仔细端详,点了点头:“确实。这幅仿作水平不俗,对林泉散人笔意的模仿很是到位,纸张、墨色也做旧得宜,若非深知真迹藏于故宫,几可乱真。尤其是这题跋的书法,颇有几分明代馆阁体的韵味,可见仿者也是下过苦功的。”

两人的点评中规中矩,符合大众对“高仿”的认知。

何炯笑着看向一直沉默旁观的楚渊:“天明同学,对书画可有研究?也来谈谈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经过刚才的琴音震撼,现在没人再敢小觑这个少年的任何一句话。

楚渊走上前,目光落在《秋山访友图》上,并未像其他人那样凑近细看,只是隔着几步距离,静静观赏。

数秒后,他缓缓开口,语出惊人:

“此画,并非仿作。”

轻飘飘一句话,如同惊雷,再次炸响在演播厅!

“什么?不是仿作?”

“难道是真迹?不可能吧?林泉散人真迹不是在故宫吗?”

“他又要搞什么?”

观众席一片哗然。陈教授更是皱紧了眉头,觉得这少年有些得意忘形了,鉴定书画可不是靠感觉和气势。

琉璃公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尖声道:“楚天明!你懂不懂书画鉴定?陈教授和几位专家都认定是仿作,你凭什么说是真迹?难道你比专家还厉害?”

何炯也赶紧打圆场:“天明同学,这个……鉴定书画需要很专业的知识,咱们……”

楚渊没有理会嘈杂,目光依旧停留在画作上,语气平稳如初:“我并未说它是林泉散人的真迹。”

众人一愣。

不是仿作,又不是林泉散人真迹?那是什么?

楚渊伸出手指,虚点向画作右下角一处极其不起眼的、被墨色山石略微掩盖的角落:“诸位细看此处皴法,虽极力模仿林泉散人的披麻皴,但笔锋转折之处,略带生涩迟疑,且多用侧锋,与林泉散人中锋为主、圆润流畅的特点,有细微差别。”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228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