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97381" ["articleid"]=> string(7) "613046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3章" ["content"]=> string(3902) "

第三十一章 竹编小课与橘花初蕾

大年初三的阳光格外暖,橘树上的残雪终于化尽,露出青褐色的枝桠,凑近了看,能发现枝尖冒出了细小的绿芽。苏晓棠刚把竹条剪成小段,院门外就传来孩子们的喧闹声,小雅举着彩铅跑在最前面,小宇和小文跟在后面,手里各拎着个小布包。

“苏老师!陆老师!我们来学编竹筐啦!”小雅爬上院中的石凳,把布包往桌上一放,里面是她画的竹编图案,歪歪扭扭的筐身上画满了橘子和梅花。陆星沉笑着把竹条分给孩子们:“编竹筐要先学打底,像搭小房子的地基一样,得稳。”他拿起四根竹条,交叉摆在石桌上,“先把两根竹条十字交叉,再用另外两根压在上面,记住要‘上压下、下压上’。”

孩子们学得认真,小宇的手指被竹条划了道细痕,却摇摇头说不疼,继续跟着摆弄。苏晓棠坐在旁边,给他们递温水,时不时帮小文调整竹条的角度:“慢慢来,竹条有点硬,别太用力。”陆星沉则在孩子们中间走动,耐心纠正他们的动作:“小雅的打底很稳,就是竹条可以再摆得均匀些,这样筐底才方正。”

一上午的时间,孩子们终于编出了简易的小竹筐。小宇的筐底有点歪,却得意地举起来:“我要用来装捡来的鹅卵石!”小文的筐身上编错了纹路,苏晓棠帮她补了两针,变成了小小的橘瓣形状:“这样是不是更像橘子筐了?”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装什么,小院里满是欢快的笑声。

午饭是陆星沉做的番茄鸡蛋面,孩子们捧着大碗,吃得满头大汗。饭后,小雅拉着苏晓棠的手,指着院角的腊梅:“苏老师,花苞好像变大了!”几人围过去看,朱砂梅的花苞透着淡淡的红,像抹了层胭脂,素心梅的花苞则是乳白的,顶着嫩黄的花萼。陆星沉拿出速写本,快速勾勒出梅枝的模样:“过不了十天,就能开花了。”

孩子们走后,苏晓棠开始收拾竹条,陆星沉则提着竹篮往李叔家走——昨天答应帮李叔编个装工具的竹筐,今天正好送过去。李叔家的院角堆着刚劈好的柴火,李婶正坐在门槛上择菜,见他来,忙笑着迎上来:“星沉来了,快坐,刚泡好的菊花茶。”陆星沉把竹筐递过去,筐身上编着简单的菱形纹,提手处还留了个小圆环,方便挂在墙上。

“这手艺真地道!”李叔掂了掂竹筐,结实又轻巧,“比镇上买的还好。”他从屋里搬出一坛酒:“这是我去年酿的米酒,你们拿去,过年时煮着喝,暖身子。”陆星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和李叔聊起开春修戏台的事——村里的戏台有些破旧,打算开春后集资修一修,让孩子们能在上面表演节目。

回到小院时,苏晓棠正趴在橘树下看新芽。阳光透过疏枝,洒在她发顶,陆星沉悄悄走过去,把米酒坛放在石桌上:“李叔送的,等晚上煮点,加些橘子皮和冰糖。”苏晓棠抬头,眼睛亮起来:“正好张奶奶送的枣糕还剩些,配米酒吃肯定香。”她指着橘枝上的新芽,“你看,这芽苞鼓鼓的,过两个月就能长新叶了。”

陆星沉蹲下来,指尖碰了碰新芽:“等新叶长出来,我们在橘树下摆张石桌,白天画画,晚上乘凉。”他忽然想起什么,拉着苏晓棠进了画室,从抽屉里翻出张图纸:“这是我昨天画的戏台设计图,加了个小舞台,旁边还能摆画架,到时候画展和表演能一起办。”图纸上的戏台画得细致,台边有爬满藤蔓的栏杆,角落摆着几盆橘树,和小院的风格很像。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141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