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65032" ["articleid"]=> string(7) "612504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50) "己的精神家园吧?

我是乔伊,现在在郑州大学读中文系二年级...”信寄出后,乔伊很快便忘了这事,仿佛那天的书信纯属一时兴起。

大学里的生活丰富多彩,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她的青春热情,她不仅参加了文学社,还饶有兴趣的开始学习法语,等到周末了就和室友一起去逛二七广场。

直到一个月后的一个午后,她收到一封来自南京的信。

信封是军用的,字迹刚劲有力,像是用尺子比着写出来的。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乔伊打开了这封信,“乔伊同学: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你说得很对,军营里不仅要有钢枪,还要有诗歌。

今天站岗时,我看见月光洒在操场上,忽然想起李白的那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这里的夜晚很安静,能听见很远处的火车汽笛声...”信里的内容张扬着一个年轻士兵,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那军用的信封也引起了乔伊对军营生活的的极大兴趣。

就这样,两个陌生人的生命轨迹开始交错了。

第一年里,他们每个月都会通一封信,谈文学,谈理想,谈生活中的琐事。

乔伊告诉张杰校园里的桂花开了,香气能飘进三楼的教室;张杰则描述军营旁的山坡,春天时会开满不知名的野花。

他在信里写道:“那些花很小,不起眼,但连成一片时,就像给山坡披上了一层紫色的霞衣。”

等到了第二年,两个人的书信就写得越来越频繁,从开始的每月一封变成半月一封,又从半月一封变成每周一封。

他们不再只谈论抽象的诗歌,开始分享各自的童年、家庭和成长的烦恼。

乔伊的信渐渐变厚,有时一写就是七八页;张杰则开始寄照片,在每张照片背后还会写上简短的说明。

“这是我在训练间隙拍的,那天特别想你。”

张杰在一张单杠上的照片背后这样写着。

收到信的乔伊,不禁脸上一片绯红。

感情在来往的纸页间悄然生长,等到他们发觉时,已然深陷其中了,张杰喜欢乔伊的直爽,乔伊则喜欢张杰的深沉。

第三年的春天,张杰终于有机会到郑州和乔伊见面了。

他们约定在乔伊学校门口的“时光咖啡厅”见面。

那天,乔伊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她选了个靠窗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031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