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63500" ["articleid"]=> string(7) "612487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644) ",最后连命都搭进去了。

有些人靠沉默扛下所有委屈,最后却把自己弄丢了。

而我,很幸运地在枪响之前被人拉了一下。

那一把,是李强给的。

也是我自己,留给自己的活路,”章节结尾·手套的象征那副手套,现在就挂在赵小龙家堂屋的墙上。

下面压着一张纸,是他的字:它曾帮着我藏过一支枪,也承载过一段特殊的使命。

它不是背叛的物证,而是救赎的信物。

它提醒我——真正的兄弟,不是陪着你犯错,而是拉着你回头。”

我经常想,如果那天晚上,我没有交出手套,赵小龙会不会真的开枪吗?

有没有人会死?

会有更多家庭破碎吗?

我真不知道。

但我晓得是——有些错误,必须阻止,即使代价是失去一个好兄弟。

我知道,有些爱,却会在背叛的另一面。

第六章 一个未解的谜——真相揭晓前的二十天副政委·陈志远的焦虑案子僵了十九天。

武器库的勘查报告也回来了。

但报告中却写着:无指纹、无脚印、无生物痕迹。

警犬的嗅探记录也显示:仅有常规人员活动气味,无异常接触。

市局刑警老周拍着桌子说:“这作案人要么是神仙,要么就是内部人,而且具备很强反侦察能力。”

军区保卫处的结论更直接:“内部作案的可能性在90%以上。”

可问题是——作案人到底是谁?

作案动机是什么?

全连一百二十七人,经谈心谈话,人人过关。

谈心记录写了三大本,思想汇报收了二百多份。

每个人都说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每个人都说“要坚决拥护并配合上级的调查”。

可我知道,有人没人说实话。

我坐在连部办公室,披着军大衣在思考,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地图挂在墙上,武器库、后排房、宿舍楼,被红笔圈了又圈。

我盯着那条从后墙到武器库的路线,脑子里转着一个念头:这起盗枪案件,是早有预谋的一次行动。

赵小龙的名字,第三次出现在我的笔记本上。

第一次是谈心记录。

上面写着:“该同志思想转变明显,值得表扬。”

第二次是班长汇报:“赵小龙近期表现积极,主动承担起额外的工作任务。”

第三次是炊事班老王的匿名纸条:“我发现赵小龙那段时间,总在夜里走"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025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