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60441"
["articleid"]=>
string(7) "612434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568) "遥远的回忆:“我十三岁那年,随父亲入京途中,曾在沈园歇脚。
见过你一次。
那时,你为了替徐砚之捡一只挂在树上的纸鸢,不顾淑女仪态,攀着枝桠往上爬,裙角上,沾满了被风吹落的海棠花瓣……笑得……很好看。”
我愕然转头,对上他复杂而包容的目光,那目光里,有怜惜,有理解,或许,还有一丝我从未察觉的、深藏已久的情愫。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五味杂陈。
这一日,春光正好。
赵士程替我系上披风的带子,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沉稳:“婉娘,沈园里的海棠和桃花都开了,景色正好。
你……想去看看吗?”
他看着我,眼神清澈,仿佛只是一个寻常的建议。
我知他好意,也或许,心底深处也想为这段刻骨铭心的过往做一个彻底的了断,便点了点头。
命运弄人。
就在那棵刻满我们童年记忆的老槐树下,我毫无防备地遇见了他——徐砚之。
他独自站在那里,穿着深色的官袍,却掩不住满身的寂寥和憔悴。
袍服的领口有些松散,不经意间,露出了颈侧那半道浅淡的旧疤——是我当年与他嬉闹时,被他逗急了,不小心指甲划过留下的痕迹。
赵士程目光在我们之间微微一转,随即对我露出一个安抚般的、极浅的笑容,然后从容地退到了不远处的亭子里,负手而立,将空间留给了我们。
徐砚之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滚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他踉跄上前几步,死死地盯着我,眼中是翻江倒海的痛苦、震惊、思念,以及无尽的悔恨:“婉娘……是……是你……你……你过得好吗?
黄封的酒液泼湿了他宽大的袖口,空气中弥漫开淡淡的酒香。
我忽然想起,十六岁那年的春天,他就是用这双修长的手,颤抖着,将一枚灼灼的桃花,小心翼翼又无比珍重地簪在我的鬓边。
我垂下眼睫,掩去所有翻腾的情绪,弯腰拾起那枚幸而未碎的酒杯底座,语气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波澜:“很好。
赵侍郎待我极好。”
他痴痴望我,泪光闪烁:“我知……我知你定能将《论语》读透,将策论写好……是我无福……”我打断他,语气平静如死水:“砚之,诗词歌赋,如今只堪佐"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014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