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60200" ["articleid"]=> string(7) "612431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564) "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笑吧,很快,你就笑不出来了。

直播开始。

镜头前的我,穿着一身素雅的米白色套装,妆容清淡,脸色略显苍白,眼神却清澈而坚定。

我没有卖惨,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就像无数次在法庭上为当事人陈述一样。

主持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触及了网络谣言。

我没有愤怒,也没有急于否认,只是微微垂眸,再抬眼时,眼中蒙上了一层恰到好处的水光,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的,我最近确实在接受心理疏导。”

此话一出,弹幕瞬间爆炸,充斥着“果然是真的”、“承认了”之类的言论。

我无视了那些恶意,继续用温和而清晰的声音说:“作为一名公益律师,我见过太多人性的黑暗与无助,我的丈夫顾明轩先生事业繁忙,我可能……忽略了自身的情绪调节,感到很大压力。

我认为,正视心理问题,积极寻求帮助,并不可耻。”

我坦然承认了“污点”,却瞬间将“精神病”的指控,扭转为一个高压力职业者、一个努力支持丈夫的妻子,所做的正常努力。

接着,我话锋一转,语气带着真诚的歉意:“这件事给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丈夫带来了困扰,我对此感到非常抱歉。

也占用了公共资源,对不起。”

我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更低的位置,一个充满愧疚的妻子形象。

然后,我拿出了那份权威心理评估报告(关键信息已打码),面向镜头展示:“这是心理咨询中心出具的评估,显示我仅为普通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完全正常。

我以我的法律专业资格担保,这份报告的真实性。”

先承认“问题”,再拿出证据证明“问题”的普遍性与非严重性,最后道歉示弱——这一套组合拳,瞬间让舆论开始松动,无数观众开始共情。

就在弹幕风向开始转变,主持人也准备缓和气氛时,我忽然抬起头,眼神变得锐利而悲伤,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关于网络上对我个人品德的污蔑,以及对我公益事业的诋毁,我本不想回应。

但我没想到,我的沉默,会让某些人变本加厉,甚至牵连到我的家人和朋友。”

我操作了一下手边的平板,直播屏幕一侧,开始同步展示我早已准备好的“证据”。

- 首"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013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