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57290" ["articleid"]=> string(7) "612392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646) "志不忘”之意。

“今天父亲又安排了相亲,对方是李建国(我未来的丈夫吗?

),家境相当,为人踏实。

母亲说他能给我‘安稳的生活’。

可什么是安稳的生活?

是一颗心永远悬在半空的生活吗?”

日记中的母亲敏感、浪漫、充满激情,与林薇记忆中那个沉稳克制的形象判若两人。

最关键的一篇写于1985年10月2日,也就是母亲去银匠铺的前一天:“明天就是我与建国订婚的日子。

今天见了志强最后一面。

他求我跟他走,去南方的小城,他教书,我作画,过简单的生活。

我几乎要答应了...几乎。

但晚上回家,看见姐姐因为坚持自己的爱情而与家人决裂后憔悴的样子,我犹豫了。

她说她后悔了,说爱情不能当饭吃。

母亲哭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添了许多。

我不能这么自私。

也许母亲说得对,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明天,我将成为李建国的未婚妻。

而那枚为志强设计的戒指,就让它成为永远的纪念吧。

我会请韩师傅熔掉它,让这段感情如同那熔化的银水,从此不复存在。”

日记在这里中断了。

后面几页是空白的,直到最后一页,有一行显然是多年后补上的字迹:“今天薇薇带着陈哲回家吃饭。

看见他们年轻的脸庞,我想起了自己的选择。

我不知道是对是错,但建国是个好丈夫,薇薇是个好女儿,这就是够了吧?

只是有时深夜醒来,还会梦见那条没有走的路。”

林薇合上日记,泪流满面。

她现在明白了,母亲没有完成那些愿望,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她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一条承担责任而非追随爱情的路。

那最后的“私奔”,她不是没有机会实现,而是主动放弃了。

这个认知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母亲的一生,也照亮了她自己婚姻中的迷茫。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开了。

陈哲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疲惫和歉意。

“薇薇,对不起,我不该那么说...”他的声音在看到林薇脸上的泪痕时戛然而止,“怎么了?”

林薇举起那本日记,声音哽咽:“我明白妈妈为什么写下那个清单了。”

陈哲走过来,坐在床边,轻轻搂住她。

这一次,林薇没有抗拒。

“她不是要纪念未"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004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