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46654"
["articleid"]=>
string(7) "612174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22) "过神,眼眶瞬间红了:“老师,这...... 这是真的吗?
我真的能用上张院士团队的冷冻电镜?”
陈静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是真的,薇薇。
你看,努力从来不会白费,你的想法和坚持,终于等到了机会。”
三天后,陈静带着林薇果来到张院士团队的实验室。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林薇果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几台一人多高的精密仪器整齐摆放,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们专注地操作着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试剂味,却透着一种让人安心的专业感。
“师妹,这边请!”
李明早已在门口等候,热情地迎了上来,“这就是我们的冷冻电镜,刚从国外引进的最新型号,分辨率能达到0.8 纳米,捕捉动态过程的速度比普通电镜快三倍。”
林薇果走到冷冻电镜前,看着那闪烁着冷光的镜头,心脏忍不住狂跳。
李明手把手教她操作:“你把制备好的蛋白样本放进去,设置好参数,它就能自动捕捉分子动态,还能实时生成三维影像。”
林薇果按照李明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将样本放入仪器。
按下启动键的瞬间,她紧紧盯着屏幕,手心全是汗。
屏幕上,原本模糊的蛋白分子渐渐清晰,随着时间推移,分子开始缓慢折叠,每一个原子的运动轨迹都清晰可见,那些此前只存在于她理论构想中的“过渡态结构”,此刻像电影画面一样在屏幕上呈现。
“天呐......”林薇果忍不住发出惊叹,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了下来。
这是她钻研了无数个日夜,梦寐以求的画面!
旁边的陈静看着屏幕,手也微微颤抖,她拍了拍林薇果的后背,声音带着哽咽:“太好了,薇薇,我们做到了!”
接下来的一周,林薇果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白天,她用冷冻电镜捕捉蛋白折叠的动态影像。
晚上,她和师爷团队的AI工程师一起,将电镜数据导入AI模型,模拟分子互作轨迹。
AI模型的精准度远超预期,不仅能还原已知的折叠过程,还能预测出不同条件下蛋白可能出现的折叠变化。
当第一阶段的核心数据整理完成时,林薇果拿着厚厚的数据报告找到老师师爷。
师爷翻看着报告,手指在数据图"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84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