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5220" ["articleid"]=> string(7) "612020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38) "她开始在县城里转悠,观察市面。

供销社里商品种类不多,排队的人却不少。

街角有了一些鬼鬼祟祟、探头探脑的“倒爷”,低声问着“要电子表吗?”

“邓丽君的磁带要不要?”。

她注意到,虽然政策开始松动,但个体经营依然小心翼翼,很多人还在观望。

而一些乡镇上,已经出现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生产些简单的日用品,但缺乏资金,缺乏销路,更缺乏管理和技术的指导。

机会就在这里!

她用母亲留下的钱,加上自己之前攒下的,凑了不到一百块作为启动资金。

没有选择倒卖紧俏商品那种高风险的路子,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县城周边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文具厂。

这家厂子技术老旧,生产的笔记本纸张粗糙,款式单一,积压了大量库存,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苏晚通过图书馆查资料,又找机会去厂区附近转了几圈,心里有了底。

她找到那个愁眉不展的厂长,没有直接说投资,而是以“省城来的采购员”远房亲戚的身份(稍微借用了一下原主父亲在省城有点关系的模糊背景),提出可以帮他们联系销售渠道,但需要按照她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改良。

她凭借超前的眼光,提出了几个简单的改进方案:笔记本封面采用更鲜艳的图案和励志标语(比如“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内页纸张进行分栏设计,更适合学生和办公人员使用;同时,生产一种小巧便携的活页笔记本, targeting 干部和经常出差的人群。

厂长将信将疑,但眼看厂子就要关门,死马当活马医,同意了。

苏晚投入了她几乎全部的“启动资金”,订购了一批改良后的样品,并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厂长给了她一个极低的代理价和短暂的账期。

然后,她背着样品,跑遍了县城和附近几个市的学校、机关单位、国营厂矿的工会。

她口齿清晰,落落大方,针对不同单位的需求介绍产品的优点,甚至提出了“先试用,后付款”的大胆策略。

效果出奇的好!

新颖的设计和精准的定位,让这批积压品焕发了新生,订单竟然真的陆续来了。

虽然第一笔生意赚得不多,扣除成本和给厂里的分成,她净赚了两百多块。

但这第一桶"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58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