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2754"
["articleid"]=>
string(7) "611955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20) "的、凝固的波涛,阳光照射其上,反射出耀眼的银光。
鳌山导航架——一个由生锈的钢管和些许早已褪色的木头搭建的简易标志物,突兀而倔强地立在空旷的山巅,在猎猎山风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它是这片区域的坐标原点,是无数驴友照片中不可或缺的背景,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坐标。
林宇在这里停留了片刻,强风吹得他衣袂疯狂翻飞,几乎站立不稳。
他费力地掏出手机,拍下了一张标准的“打卡照”,照片里的他,头发被风吹得如同乱草,面容因疲惫而略显憔悴,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闪烁着挑战自我的光芒。
导航架无言,默默见证着一批又一批挑战者的来来去去,他们的兴奋、疲惫、成功与失落。
接下来的药王庙,比白起庙更为简陋,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仅能容身的石龛,静静地守候在路旁,接受着过往徒步者目光的朝拜与内心的祈愿。
麦秸岭的刃状山脊,需要他集中全部精神,调动起身体每一分平衡感。
所谓的小径,很多时候仅是前人踩出的、不到半脚宽的痕迹,如同悬挂于山脊之上。
两侧则是令人头晕目眩的陡坡和深谷,云雾在脚下缭绕,深不见底。
他像是一个行走在云端钢丝上的人,每一步都关乎平衡与生死存亡,手中的登山杖小心翼翼地探向前方,寻找着下一个稳固的支撑点。
风在这里成了最大的变数与对手,时而从侧面推他一把,时而又试图将他拉入万丈深渊,需要 constantly 调整重心与之对抗。
“刀劈斧削”的“刀劈梁”名不虚传,一道陡峭如墙壁、表面粗糙的岩石坡面,需要他彻底切换到手脚并用的“四驱模式”才能攀爬。
岩石表面带着阳光留下的余温,触手粗糙而坚实。
汗水不断从额头渗出,滴落在滚烫的岩石上,“嗤”的一声轻响,瞬间蒸发殆尽,只留下一个迅速变浅的深色斑点。
手臂、腰腹核心、腿部的肌肉协同发力,酸痛与力量交织,喘息声沉重得如同破旧的风箱。
斜切小垭口,则是对体力和技巧的双重考验。
沿着陡峭的、布满松散片石的斜坡横切,必须控制好重心,每一步都力求踩实,防止脚下碎石滚动导致滑坠。
那“哗啦啦”"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51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