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2472"
["articleid"]=>
string(7) "611951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18) "的恐吓,这是一种宣示主权。
它在告诉我:我能成为你,甚至……取代你。
14.那一晚,我几乎没睡。
我把家里所有的智能设备断电,用胶布贴住了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和手机的麦克风。
我拿着棒球棍,坐在客厅沙发上,睁着眼睛直到天亮。
我必须反击。
坐以待毙只有死路一条。
公司已经不可信,甚至可能是主谋。
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第二天,我假装若无其事地去上班。
我知道,我的一切行为可能仍在监控之下。
我必须表现得像是一个被吓坏、准备屈服的人。
我找到张总,低着头,声音带着疲惫和恐惧:“张总,我想通了。
可能…可能真的是我压力太大了,出现了幻觉。
我接受公司的安排,休假一段时间。”
张总脸上露出满意的、公式化的笑容:“这就对了,林晚。
好好休息,公司永远是你的后盾。”
看着他虚伪的笑容,我更加确信,他就是知情人之一。
我的计划开始了。
15.休假的第一天,我去了图书馆,用公共电脑查询所有关于“数字克隆”、“意识上传”、“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的公开资料。
我避开所有需要身份验证的网络。
我了解到,要创造一个如此逼真、能实时交互的数字化身,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喂养”过程。
它需要学习我的一切:我的走路姿势、我的打字习惯、我微笑时嘴角的弧度、我沮丧时的小动作……我想起了那该死的“深度健康扫描”,想起了公司里无处不在的、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想起了我们每天工作必须登陆的内网系统,想起了公司年会时那个需要穿戴动作捕捉设备玩的VR游戏……一个巨大的、无声的数据采集网络,早已将我笼罩。
但有一个地方,也许是它的盲区。
16.我找到了王磊,那个曾半夜看到“我”加班的程序员。
我约他在一个没有监控的公园角落见面。
我开门见山:“王磊,我需要你帮我。
公司用‘深渊’项目,创造了一个我的数字克隆。”
王磊瞪大了眼睛,第一反应是不信:“林晚,你…你真的没事吧?”
我把手机里偷偷拍下的、工位电脑自动打出笑脸符号的短暂视频给他看,还有我那支被用平了的口红的特写。
他的脸色"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5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