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2406" ["articleid"]=> string(7) "611950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553) "剩最后一垄。

老人坐在田埂上,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豆种。

“阿婆!”

晓星冲过去扶住她,“我们是‘种子方舟’的,来帮您保存老种子!”

王阿婆抹了把泪:“我守了五十年,就怕哪天这豆子没了……现在年轻人都说,种‘金穗’能盖楼房,谁还管老品种?”

林深蹲下身,抓起一把红土:“阿婆,我们不仅保存种子,还要让它们‘活’过来。

您看,这是用‘金穗’的抗病基因改良的‘火把豆2号’,既保留香味,又能多打粮。”

他打开平板电脑,展示新品种的测产数据:“亩产比‘火把豆’高30%,磨的豆腐更嫩。

您尝尝?”

王阿婆捏起一颗新豆子,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嗯……有股子老味儿!”

人群里响起掌声。

周立伟带着七星农场的农户赶来,手里举着“金穗·火把”的宣传册:“我们也要种!

让老种子和新种子一起生金!”

34返程飞机上,晓星翻看着元谋的老种子标本。

“爸爸,我好像懂了。”

她轻声说,“我们推广‘金穗’,不是要取代传统,是要给传统一个更安全的未来。”

林深望着舷窗外的云海:“当年老所长说,‘育种人是土地的守夜人’。

现在我明白,守的不只是产量,更是生命的多样性。”

陈默调出最新数据:“联盟已启动‘全球老品种复活计划’,用合成生物学把500个濒危品种的抗逆基因导入‘金穗’,未来每粒种子都是‘基因博物馆’。”

林深笑了。

他想起哈尔滨试验田的第一株“华黄1号”,想起肯尼亚阿玛拉的笑容,想起元谋王阿婆怀里的布包——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种子不仅是粮食,更是文明的火种。

第七章 归源352050年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

林深踩着龟裂的红土地,望着眼前连片的“金穗1号”试验田,喉头有些发紧。

这里的农民早把祖传的“十月黄”“小黄豆”全换成了高产的“金穗”,但县农科所的老周告诉他:“现在年轻人都爱种‘金穗’,会认老品种的,只剩村头王阿婆了。”

这是“金色大豆联盟”成立的第三年。

“金穗1号”已覆盖全球56个国家,累计增产粮食2.3亿吨,1.2亿小农户因此脱贫。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5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