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2404"
["articleid"]=>
string(7) "611950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605) "降超15%。”
林深的手指轻轻叩着桌沿。
老所长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育种人不能只盯着产量,要把根扎在土地里。”
31七月,日内瓦联盟总部。
林深主持召开“遗传多样性保护”专题会。
台上,生物学家阿卜杜拉展示着卫星地图:“红色区域是近五年消失的大豆地方品种,集中在美洲和东南亚。
这些品种携带的抗虫、耐涝基因,是未来育种的宝贵资源。”
台下,美国代表简·米勒皱眉:“保护老品种会影响‘金穗’的推广效率吧?
农民更关心能不能多赚钱。”
“恰恰相反。”
晓星举手,“我们在肯尼亚做试点:保留10%土地种老品种‘火把豆’,不仅没减产,还因‘金穗’抗病性强,整体收益提高了8%。
农民说,这是‘双保险’。”
林深接过话:“联盟需要调整策略——推广‘金穗’的同时,设立‘本土品种保护区’,用区块链记录老种子的生长数据,让农民既能种新种,也能留旧种。”
会议决议通过时,窗外飘起细雨。
林深望着玻璃上的水痕,想起云南元谋的王阿婆。
她上个月寄来的信里说:“‘火把豆’的田快被推平了,年轻人嫌它产量低……”32八月,昆明“种子方舟”实验室。
晓星盯着基因测序仪,眉头拧成川字。
“爸,您看这个。”
她调出“金穗1号”的基因图谱,“连续三年的选育,它的抗逆基因越来越集中,而野生大豆的‘备用基因’比例下降了40%。”
陈默凑近屏幕:“就像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如果遇到未知病害,‘金穗’可能集体失效。”
“更危险的是。”
晓星点开另一组数据,“全球70%的商业大豆已检测到‘金穗’的同源基因片段。
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实验室警报突然响起。
陈默冲过去查看:“是云南元谋的监测点!
那里的‘火把豆’基因序列正在流失!”
屏幕上,元谋试验田的实时画面跳出:大型机械正在推平老品种田,王阿婆拄着拐杖拦在挖掘机前,白发被风吹得乱蓬蓬。
“快联系当地农科所!”
林深抓起外套,“我们去元谋!”
33九月,元谋干热河谷。
挖掘机的轰鸣中,王阿婆的“火把豆”试验田已只"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50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