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2389" ["articleid"]=> string(7) "611950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76) "角勾起冷笑。

他调出一份加密邮件,发给纽约总部:“计划奏效。

中国团队陷入舆论危机,股价预计下跌15%。”

屏幕弹出新消息,是CEO格林伯格:“加快‘超级先锋3号’上市。

记住,要让农民觉得,买中国豆子风险太大,还是我们的‘稳定’更可靠。”

霍克关掉电脑,望向窗外的夜色。

他想起二十年前在阿根廷的农田,农民们跪在倒伏的大豆地里哭嚎。

那时他告诉自己:“这就是商业,弱肉强食。”

但此刻,他忽然想起林深在哈尔滨试验田的身影——那个蹲在地里看豆苗的中国人,眼里有比利润更亮的东西。

“或许……”他喃喃自语,“该收手了。”

但键盘声已经响起。

他删掉了那句未说完的话,重新敲下一行:“执行B方案。”

第三章 基因迷踪102047年6月3日,肯尼亚内罗毕郊外,赤道热风卷着尘土掠过试验田。

林深蹲在发病豆苗前,护目镜上蒙着层白雾。

叶片上的荧光斑块比照片里更触目惊心,像有人用蓝绿色油漆在叶面上泼了幅抽象画。

他戴上乳胶手套,用镊子夹起一片病叶:“取组织样本,送实验室做全基因组测序。”

“林教授!”

当地助理杰西卡抱着平板跑来,“中国大使馆转来消息——先正达巴西分公司昨天发布声明,说‘华黄1号’携带未知病原体,建议拉美国家暂停进口。”

陈默在旁边攥紧了拳头:“他们倒打一耙!

明明是我们的种子被污染,现在反咬一口。”

林深没说话。

他想起出发前周建国组长的叮嘱:“国际合作要讲证据,更要讲策略。

这时候急着反驳,反而显得心虚。”

11三天后,北京农科院基因测序中心。

大屏幕上跳动着两组基因序列:“华黄1号”原始株(绿色)与肯尼亚病株(红色)。

陈默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翻飞:“看这里!

病株多了段192个碱基对的插入序列,编码一种未知的荧光蛋白。

更关键的是……”他放大序列前端,“这段插入的启动子,和先正达2019年申请的‘抗虫增效模块’专利高度同源。”

实验室响起抽气声。

这意味着,荧光病的病原体不是自然变异,而是有人将先正达的实验性基因片段,强行插入了"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49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