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2388" ["articleid"]=> string(7) "611950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638) "取样本送检!”

实验室灯火通明。

显微镜下,荧光物质附着在叶绿体表面,呈规则的六边形结构——这不是自然产物,更像人工合成的纳米颗粒。

“和三年前阿根廷大豆花叶病毒的载体很像。”

陈默调出历史数据,“当时孟山都为了推广抗虫种子,往叶面喷过类似的标记物。”

林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想起霍克的先正达团队,想起那些悬停在试验田上空的无人机。

“查量子标记。”

他咬着牙,“这些豆种是不是从我们这儿流出去的?”

检测结果三小时后出来:肯尼亚试验田的种子确属“华黄1号”,但包装上的量子芯片被人为破坏,无法追踪来源。

更棘手的是,荧光物质含有一段人工编辑的抗虫基因序列——与“华黄1号”的基因组高度同源,却多了段未知调控元件。

“他们在搞破坏。”

林深攥紧检测报告,“用我们的种子做‘病毒培养皿’,再嫁祸给我们。”

8凌晨一点,林深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

城市灯火在他眼底流淌,手机屏幕亮起,是林晓星的未接来电。

他回拨过去。

非洲的信号时断时续,女儿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爸,我在内罗毕医院。

阿玛拉的丈夫……他种了‘华黄1号’,但用了本地除草剂,现在中毒送医了。”

林深心头一紧:“是不是我们推荐的除草剂不匹配?”

“不是。”

晓星的声音发颤,“当地经销商换了配方,说‘中国种子得配外国药’。

阿玛拉说,他们信任我们的种子,但总有人想从中作梗……”挂断电话,林深望着窗外的试验田。

月光下,豆苗静静生长,像一群沉默的士兵。

他想起导师临终前的话:“育种人不仅要让种子高产,更要教会农民怎么种。”

“陈默。”

他转身,“明天去肯尼亚。

带技术组,教当地人用配套除草剂,建示范田。

另外,给所有出口种子加一道‘双保险’——除了量子芯片,再嵌一段自检基因,一旦环境异常就启动荧光预警。”

陈默点头:“那荧光病……”“查。”

林深的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是谁干的,我们要让全世界看清:中国种子,容不得脏手。”

9同一天深夜,先正达北京分部。

霍克盯着电脑里的肯尼亚试验田照片,嘴"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49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