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30375" ["articleid"]=> string(7) "611929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7章" ["content"]=> string(2616) "她视为巩固权势的工具。

打入冷宫时无人问津,如今刚见起色,便迫不及待地要来吸血。

更让她警觉的是,通过整顿内务府旧账,她发现了一些与沈家有关的、不太清晰的资金往来痕迹。

父亲和兄长在吏部、工部任职,手伸得比她想象的还要长。

“娘娘,国公爷这也是为了家族着想……”翠果小心翼翼地劝道,在她看来,娘家是娘娘在宫中最大的倚仗。

沈清弦冷笑一声:“倚仗?

他们是把我当成他们贪腐的保护伞和提款机。”

她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权力是柄双刃剑,用之正则利国利民,用之偏则害人害己。

我若开了这个口子,今日能关照沈家,明日就能关照张家、李家,这整顿岂非成了笑话?

这内帑岂不成了他们的私库?”

原则问题上,她寸步不让。

前世纪检工作的经历让她深知,腐败往往从“人情”、“关照”开始,最终积重难返。

她非但没有答应家族的要求,反而以此为线索,指令“新规推行小组”重点核查与沈家有关联的所有供应商和工程项目。

同时,她通过小顺子等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开始暗中收集沈家在宫外贪赃枉法的证据。

沈清弦的调查进行得隐秘而高效。

她利用内务府整顿中发现的线索,顺藤摸瓜,结合线人提供的零散信息,逐渐拼凑出沈家父子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侵吞工程款的大量罪证。

证据之确凿,令人触目惊心。

是明哲保身,装作不知?

还是……没有太多犹豫,沈清弦选择了后者。

这不仅是为了自保,更是刻在她骨子里的职业操守——“腐败无论亲疏,皆为国之大蠹”。

时机选在一次常朝之上。

那日,皇帝萧景琰正因为几桩牵扯到权臣、悬而未决的漕运贪墨案而大发雷霆,斥责刑部、大理寺办事不力。

就在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臣噤若寒蝉之际,沈清弦身着只有在最正式场合才穿的皇后朝服,手持一本厚厚的奏章和一个装满证据的木匣,未经宣召,径直步入金銮殿。

“皇上,”她声音清越,打破了殿中的沉寂,“臣妾沈氏,有本启奏。”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充满惊愕与不解。

后宫干政是大忌,更何况是如此直闯朝堂。

萧景琰"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42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