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29878" ["articleid"]=> string(7) "611923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7章" ["content"]=> string(1477) ",持续了整整十分钟。

国际媒体惊呼这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而国外网友则纷纷感叹:“这是属于全人类的时刻,但打上的是中国印记。”

十八:历史对话庆典结束后,苏哲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

发件人署名“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之父的曾孙。

邮件中写道:“亲爱的苏先生:我的曾祖父曾说,地球是人类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今天,你们为全人类建造了走出摇篮的站台。

曾祖父的预言,在你们手中成为了现实。”

随信附赠的是一张珍贵的手稿照片——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35年绘制的太空电梯概念图,与“凌霄”的设计有着惊人的相似。

苏哲站在轨道站的观测窗前,凝视着脚下蔚蓝的地球。

他打开实验日志的最后一页,写下:“他们曾说这是痴心妄想,但我们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从今天起,星空将成为人类新的疆域。”

在最后的备注里,他轻轻添加:“特别感谢:江城七中物理实验室、城南废品回收站张叔、还有那些曾经质疑过我们的人——是你们让这条路更加值得。”

此刻,新一代轿厢正在缓缓升空,里面满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人类通往星辰大海的电梯,才刚刚启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4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