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29874"
["articleid"]=>
string(7) "611923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2570) "一张漫画:一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在用乐高积木搭建通天塔。
这条动态迅速被各大科研媒体转载,#MIT教授质疑中国高中生科研成果#的话题在国内外掀起热议。
更严峻的是,《国际材料科学快报》直接退回了苏哲提交的论文,审稿意见极其傲慢:“缺乏基本的学术规范,建议作者先完成高中学业。”
消息传到七中,原本欢欣鼓舞的校园氛围顿时蒙上阴影。
几个刚加入“太空电梯少年班”的学生悄悄递交了退出申请。
“苏哲,要不我们等高考后再继续?”
连班主任老高都开始动摇。
然而苏哲的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
当晚八点,他准时出现在事先约定的视频直播间——这是星海科技为回应争议安排的在线答疑。
直播间瞬间涌入二十万观众,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
“开始吧。”
苏哲平静地调整好摄像头。
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在电子白板上写下一行字:“哈里森教授论文《碳纳米管界面应力分析》中的关键错误”接着,他调出哈里森三年前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精准地指出了其中一个积分公式的推导漏洞。
“如果修正这个错误,”苏哲的手指在数位板上飞快移动,复杂的公式如行云流水般呈现,“那么教授关于碳纳米管极限强度的结论需要重新评估。”
直播间炸开了锅。
有人立即去验证,片刻后弹幕开始刷屏:“验证完毕,确实错了!”
“上帝,这可是顶刊论文啊!”
哈里森教授本人也在观看直播,通过助手发来一条消息:“这不可能!
你这个推导过程是哪里来的?”
苏哲微微一笑:“这是我在完善制备工艺时顺带做的理论修正。
顺便说一句,您的那个错误,导致整个学界在材料设计方向上偏差了至少15%。”
直播结束前,苏哲轻描淡写地补充道:“如果各位专家对我的工作还有疑问,欢迎来中国参观指导。
当然,前提是您所在的机构愿意放开对华技术交流的限制。”
这一记漂亮的反击,让这场国际风波瞬间逆转。
十四:设备卡脖就在苏哲准备进行千米级纤维量产实验时,一个坏消息传来:某国突然禁运高性能气相沉积设备的核心部件,而这是苏哲下一步实验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40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