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26146" ["articleid"]=> string(7) "611865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44) "病。

但当时针指向五点三十分,他依然会毫不犹豫地起身离开,留下有时还未结束的会议,或者刚刚布置下来的“紧急”杂活。

李成功在最初的暴怒之后,冷静下来,更多的是感到一种被冒犯的恼怒和掌控力失衡的不安。

他不能容忍一个员工,尤其是一个技术核心员工,如此“不受控制”。

既然你不听话,那就让你知道,公司离了你照样转!

一个计划在他心中形成。

几天后,李成功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研发部,向大家介绍:“这位是刘洋,我外甥,名牌大学电子工程毕业,对技术很有热情。

以后就在我们研发部学习锻炼,陈远,”他看向陈远,语气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你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多带带他,让他尽快熟悉业务,特别是主控板这一块的核心技术。”

名叫刘洋的年轻人,约莫二十五六岁,穿着崭新的名牌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优越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好奇。

他看向陈远的目光,带着几分审视,几分不以为意,似乎并不觉得这个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的前辈有什么特别。

陈远看了刘洋一眼,又看了看李成功,没有表态,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从此,刘洋就像影子一样跟在了陈远身边。

李成功的意图很明显,既要让亲信学到核心技术,也是对陈远的一种制衡和威慑。

刘洋很“勤奋”,问题很多,但往往浮于表面,热衷于了解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和整体框架,对于陈远强调的底层逻辑、细节验证和严谨的工程习惯,却显得有些缺乏耐心。

陈远恪守着“带他”的指令,但方式却让刘洋和李成功都感到一种无形的隔阂。

他会在工作时间解答刘洋的问题,演示操作步骤,但从不深入解释他那些独到的调试思路和问题定位的“灵感”来源。

当刘洋试图打听一些更深层的、近乎“秘诀”性质的经验时,陈远总是用“多看看数据手册”、“仔细分析日志”这类标准答案搪塞过去。

他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线:我可以教你规范操作,但核心的“技术直觉”和“问题嗅觉”,需要你自己去磨砺和领悟,而这,显然不是靠简单“跟随”就能获得的。

刘洋学得很"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27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