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22686" ["articleid"]=> string(7) "611806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646) "奔腾而去。

主河道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下降。

成功了!

岸上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危机解除之时,监测水位的吏员狂奔来报:“大人!

古河道下游三十里处,因山体松动发生堵塞,分洪之水无法畅泄,正在倒灌!”

所有人的心瞬间沉入谷底。

如果倒灌,洪水将淹没虎跳峡侧后方的几个村镇!

千钧一发!

林薇临危不乱,迅速判断形势。

“立刻降低分水堰闸门开度,减缓分洪流量!

第二、第三工程队,随我即刻赶往堵塞点,爆破清障!”

她亲自带领最精锐的抢险队,冒着倾盆大雨,沿泥泞的古河道跋涉。

到达堵塞点后,她精确计算了爆破点和用药量,亲自指挥安置炸药。

“轰隆!”

一声巨响,堵塞的土石被炸开,积蓄的洪水找到了出口,汹涌而下,险情解除。

当消息传回虎跳峡,传回江州府,传回京城,整个帝国都为之松了一口气。

沧澜江防汛,大获成功!

林薇不仅保住了江州府和下游州县,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其水利理念的先进性与可行性。

她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皇帝萧景琰的赏赐如潮水般涌来,那曾经的疑虑与试探,在这场伟大的胜利面前,彻底烟消云散。

第七章 功成身退与传承经此一役,再无人能撼动林薇的地位。

她的“大匠卿”之名,成了智慧、实干与奇迹的代名词,在民间被广为传颂,甚至带有了一丝神话色彩。

此后十年,林薇主持编纂了《永熙工典》,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建筑、水利、桥梁、道路等各项工程技术,并融入了她的诸多创新理念与标准。

这部巨著成为了后世数百年工程技术的权威典籍。

她推动建立的“匠学堂”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官僚与工匠,彻底改变了工部乃至整个帝国的技术生态。

永熙二十年,年近五旬的林薇,主动上表请辞,要求卸去工部尚书与大匠卿的实职。

她在奏表中写道:“……臣之本分,在开风气之先,立百年之基。

今制度已成,人才蔚起,臣愿已足。

恳请陛下准臣归隐林泉,寄情山水,亦使我朝新人得展抱负。”

奏表呈上,朝野再次震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15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