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22567"
["articleid"]=>
string(7) "611805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632) "脸,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他一脸困惑地拿着噪音检测仪,跑去了三号线。
半小时后,他回来了,脸色更加难看:“师傅,分贝值没超标,频谱也……也看不出什么大问题。
但是,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不踏实?”
我终于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那就把你的‘不踏实’写进工作日志里。
记住,我们只做手册上要求我们做的事,只说数据能证明的话。
出了问题,有手册担着,有数据顶着,怕什么?”
李刚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垂头丧气地去写日志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孩子,不是师傅不教你。
是这个地方,不配我再掏心掏肺了。
那个异响,我不用听就知道,是齿轮箱里一个不起眼的行星齿轮的滚针轴承出了问题。
这是设计缺陷,德国人自己都没发现。
如果不提前介入,用特殊的润滑脂进行手动填补,最多一周,那个轴承就会彻底碎裂,把整个价值二十万的精密齿轮箱搅成一堆废铁。
但现在,我什么都不会做。
我只会坐在我的工位上,喝着茶,研究这本“天书”,然后等着它应验。
王海龙,你不是要制度吗?
我给你制度。
我给你一个,绝对正确,也绝对会走向毁灭的制度。
3时间一天天过去,车间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平静。
我每天准时上下班,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指导工作,把每一项数据、每一次操作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
我成了全厂最“守规矩”的员工。
王海龙对此非常满意。
他觉得他成功地驯服了我这匹“野马”,在各种会议上,他开始把我当成“浪子回头”的正面典型来宣传,说是我在他的英明领导下,终于认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
对此,我只是一笑置之。
而三号线的“病情”,正在我精准的预判下,一步步恶化。
齿轮箱的异响从最开始的微不可闻,到现在的若隐若现。
李刚每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拿着检测仪测了一遍又一遍,但数据始终在“正常”的边缘徘徊,就是不突破那个阈值。
“师傅,我敢肯定,绝对有问题!”
李刚急得满头大汗,把打印出来的频谱图拍在我桌上,“您看这个波峰,虽然没超标,但比上周高了0.5个分贝,而且形态"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14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