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21174"
["articleid"]=>
string(7) "611787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532) "一、 楔子:四十五张录取通知书那一年,岭头村出了件大事,天大的喜事——村里唯一的高中,破天荒地考出了四十五个大学生。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整个村子都疯了。
锣鼓敲得震天响,鞭炮屑铺满了黄土路,红得刺眼。
村长陈老栓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挨个发着用红纸包着的“奖学金”,钱不多,但厚实。
村民们围着这四十五个“文曲星”,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敬畏,仿佛他们不是要去上大学,而是马上就要羽化登仙。
只有村西头的王瞎子,蹲在自家低矮的土墙根下,浑浊的眼睛望着喧闹的人群,低声嘟囔了一句:“四十五……嘿,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那老宅,可算是等到了……”没人听见他的话,就算听见了,也没人在意。
一个瞎眼老头子的疯话,怎比得上这改天换地的喜庆?
二、 归宿:黄土坡上的沉默巨兽岭头村太穷了,穷得留不住任何一点像样的东西,除了黄土和叹息。
村里的青壮年早已像候鸟一样飞去了遥远的城市,只留下老弱妇孺守着这片日渐贫瘠的土地。
自然,也绝对凑不出四十五个大学生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喜悦过后,是令人窒息的现实。
就在家长们愁云惨淡、学生们暗自绝望的时候,村长陈老栓和几位族老宣布了一个决定:村里将把位于后山黄土坡上的那座废弃的老宅子租给城里来的一个什么“文化基金会”,换来的钱,正好用来支持所有孩子上大学!
绝处逢生!
巨大的喜悦再次冲刷了整个村落,淹没了所有细微的疑虑——比如,为什么偏偏是那座空了不知道多少年、连村里最胆大的孩子都不敢靠近的老宅?
比如,那个所谓的“文化基金会”为什么出手如此阔绰,条件又如此简单——只需学生们在开学前,统一住进老宅进行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研学”?
“人家是文化人,看重的是咱们这老宅的风水格局,还有咱们娃娃们的文气!”
陈老栓如是说,语气不容置疑。
于是,在一个天色灰蒙蒙的早晨,四十五个青年,拖着行李,怀着对大学的憧憬和对这意外安排的些许好奇,沿着蜿蜒陡峭的黄土坡,走向了那座孤零零"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1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