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19808"
["articleid"]=>
string(7) "611770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56) "自己则退居幕后,专注于战略规划和……应对潜在的危机。
她更换了所有的电子设备,加强了办公室和住所的物理安全措施,甚至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出行路线和时间。
其次,她加快了破译那些数据碎片的进程。
那个男人对U盘的反应,证明这些碎片绝非无用之物,它们很可能蕴含着关键信息,甚至是……对方在意的东西。
这既是危险,也是她手中唯一的筹码。
她几乎将自己封闭在了那间加密数据库的“安全屋”里。
白天处理完“独匠”的必要事务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对那些杂乱代码和结构图的分析中。
她不再试图理解全部,而是专注于寻找重复出现的“模式”和“密钥”。
顾知行提供的思路给了她方向。
她开始将这些数据不再视为冰冷的符号,而是看作一种特殊的“语言”,一种基于极高维度数学和逻辑构建的语言。
她尝试用各种已知的加密算法反向推导,利用“独匠”技术团队开发的简单AI工具进行模式匹配,甚至查阅了大量关于量子计算、非欧几何、拓扑学等极其艰深的理论资料。
这个过程枯燥、痛苦,且收效甚微。
好几次,她因为过度用脑和精神紧张,再次引发了剧烈的头痛和短暂的视觉扭曲。
那个蓝色的幻影出现的频率似乎也增加了,但它不再试图恐吓她,而是像一个沉默的监工,在她疲惫不堪时,冷冷地“注视”着她的徒劳努力。
她与那个神秘男人,以及与这系统残骸,陷入了一场无声的、在意识与现实两个层面同时进行的博弈。
---转机,发生在一个凌晨。
苏苒已经对着屏幕上一条反复出现的、由奇异符号构成的“指令流”研究了整整半夜,头痛欲裂,几乎要放弃。
就在她准备关掉电脑,瘫倒在沙发上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旁边摊开的一本旧笔记本——那是她早期创业时记录的灵感碎片,上面杂乱地画着一些商业模式草图、用户心理分析,还有……几句当初用来激励自己的、潦草的鸡汤格言。
其中一句是:“真正的壁垒,在于认知的维度。”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她脑海中混沌的迷雾!
认知的维度!
她一直试图在现有的、三维的、线性的逻"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06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