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19126" ["articleid"]=> string(7) "611763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2章" ["content"]=> string(3840) "

下人们又开始议论。

“三少夫人得了诰命,她是‘国公夫人’了。”

“她还收拾了如夫人,连太夫人都拿她没办法。”

“国公爷这是摆明了要捧她。往后这内宅谁是主子,难说。”

管事婆子往程昭这里送冬日用的银炭,态度恭敬。

银炭品质也很好,没有半点次品。

程昭接了她的善意,打赏了她一个银锞子。

那管事婆子出去就赞程昭:“行事大度、温柔知礼,是真正有教养的大户淑媛。”

话风跟着局势变,每个人都会见风使舵。

程昭决定忘记那晚幔帐内的屈辱,只记住她因此得到的好处。

用李妈妈的话说,那晚之后,程昭上船了。

她这个诰命夫人,因周元慎那一夜,落到了实处,她可以为了她的尊荣去争取了。

过了两日,听闻国公爷给穆姜买了一座华贵屏风,又一连三晚宿在了她的丽景院。

此消彼长,穆姜竟又起来了。

二夫人极其恼火。

她向二老爷抱怨:“那天程氏的宴席,穆姜打扮得光辉华贵进去。只说了两句话,她就用暗器伤人。

娘最不喜女子习武,却请人专门教穆姜练暗器,教她自保。她公然伤人,也是娘纵容的。

我真是看不惯,偏偏你儿子没出息,又沉溺她温柔乡去了。儿媳妇明明比她更漂亮!”

二老爷听着,点头附和。

二夫人又疑惑:“儿媳妇输在哪里?天仙一般模样。”

二老爷没应声,他又不能跟着妻子讨论儿媳妇是否美丽。

二夫人数落了一大通,二老爷才说:“也许你儿子不喜欢读书人家的姑娘。这点随根。”

二夫人:“……”

她派人去打听,看看周元慎平时到底歇在何处。

管事婆子说:“国公爷不用人服侍,有时候歇外书房,有时候歇晨晖院。不定。”

晨晖院是老国公爷的内书房,它位于正院承明堂和丽景院中间,隔着几处院落。

距离长房更近,因为那是国公府权力的中心,也适合见管事们;距离二房很远。

二夫人听了,心里格外不得劲。

“我的儿子,快要成长房的儿子了。”二夫人道。

二老爷:“……”

“兼祧”之事,程昭听说了,二老爷亦然,只是瞒着二夫人。

太夫人不怕二夫人闹腾。不告诉她,单纯是觉得这些事与她这个“闲杂人等”无关。

宗族子嗣的婚事,当家主母说了算,二夫人插不上手。

若常住晨晖院,周元慎真正的妻妾,可能是桓清棠和穆姜;程昭和二夫人一样,被太夫人“边缘”,有名无实。

“孩子们都大了,你想不想搬出去住?”二老爷又问妻子。

他们在北疆成亲的,当时朝局一团糟,周家躲灾,二夫人娘家樊氏亦然。

周元慎也是生在边疆。

那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是住在樊家的院子里,就是二夫人娘家。边疆条件艰苦,不太讲究这些,有地方住就很好。

回京后,二老爷时常问二夫人要不要分家出去住。

太夫人不同意分家。

她说了,她活着就不可能分家。非要分家也可以,房舍自己置办,没有家产,只能每个月领一些月钱。

等太夫人死后,财产才可以分。不过现在走了,自愿放弃财产,将来什么都没有。

二夫人可以不介意,可她有三个儿子。

孩子们在国公府长大,底气更足,周氏族学的夫子更博学;她也要争取财产,否则将来儿子们全要“白手起家”。

她凭什么要放弃二老爷应得的?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04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