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18662"
["articleid"]=>
string(7) "611759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622) ",后者是他在后台独自蹲在地上系鞋带,影子拉得很长。
而最中间那一组从未公开的作品,标题叫《七年备忘录》。
全是顾屿。
他凌晨三点对着剧本皱眉的样子;他在庆功宴角落低头看手机,屏幕上是我发的“记得吃药”;还有那张让我看到瞬间红了眼眶的——我生日那天,酒店送来的蛋糕卡片上写着:“今年她没吃上。”
拍摄时间是七年前,我根本不知道他订了蛋糕,更不知道他一直留着这张卡片,直到被我偷偷拍下。
程露站在我身边低声说:“腕表品牌刚刚敲定,长期代言,不限年限,不限区域。
他们说你的镜头有‘人性温度’,比明星本人更能打动消费者。”
我笑了笑,没接话。
我知道他们真正想买的是什么——不是技术,不是构图,而是那段隐婚岁月里,一个女人如何用镜头记录下一个男人从冰冷到学会呼吸的全过程。
手机震动,林晚发来微信:“我看了展览,原来他心里一直装着另一个人……我以前以为是在演戏。”
我没回。
抬头时,视线穿过雨幕,忽然顿住。
街角站着一个人。
顾屿。
没打伞,西装早已湿透,领带松垮地挂在脖子上。
他怀里抱着那个旧帆布包——我当年给他缝的,内衬绣着“G&X”,只有我们懂的缩写。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目光直直望着展厅入口,却没有迈进一步。
监控画面显示,他已经在那里站了六个小时。
从傍晚六点,到现在接近午夜。
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流进脖颈,他像是感觉不到冷。
路过的人频频侧目,有人认出他,惊呼着拍照,但他始终没有抬头。
我静静看了很久,然后转身对工作人员低声说:“把外墙巨幅投影切到实时画面。”
镜头缓缓推进,定格在他被雨水打湿的脸庞上。
苍白,憔悴,眼下一片青黑。
字幕浮现:“这一帧,叫《赎罪的成本》。”
全场静默。
有人捂住了嘴,有人举起手机开始录像。
社交平台上瞬间炸开——#顾屿雨中守候##Nian摄影展##赎罪的成本#冲上热搜前三。
我走到门口,推开通风窗,隔着雨幕与他对视。
那一刻,我们都明白对方看到了什么。
不是怨恨,也不是旧情复燃。
而是终于看清了:他曾把我当成"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02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