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18179" ["articleid"]=> string(7) "611753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635) "安村的梨树,又开花了。”

张铁锤坐在草席上,握着儿子的手,轻声道:“花不在树上,在你打的每一支箭里。”

炉火虽残,铁心未冷。

这一炉铁,烧的不是兵器,是命;守的不是营盘,是人!

火油弹袭击:金军确于隆兴年间多次使用“火油砲”焚毁宋军后勤设施,《金史·完颜陈和尚传》载其“夜焚宋械库,火光十里”。

以身为盾护铁水:宋代铁匠视铁水为“活物”,宁伤己身不弃炉,此为行业伦理之极致体现。

佩刀插炉:宋代将领以佩刀立誓或表敬,插于匠炉前,象征“军器即军魂”,属战时特殊礼敬。

7 银牌不挂身

十月小雪,府城解严。

北线战事暂歇,朝廷论功行赏。

军械所匠役中,唯张民生一人得旨入觐——非因箭镞精良,而是主将亲书奏章,言其“冒火救炉,携父尽孝,教卒以义,铸器以仁”,实乃“忠孝双全之典范”。

圣旨至日,全营肃立。

宣旨官展开黄绫,声如洪钟:“……特赐张民生‘忠孝双全’银牌一枚,授从九品将作监匠丞,赐钱三十贯,绢五匹。

其父张铁锤,封‘义士’,月给廪米,终养天年。”

匠人们哗然。

从九品虽微,却是官身,脱匠籍,免徭役,子孙可读书应试——多少匠人梦寐以求。

宣旨毕,银牌奉上。

银质厚重,正面镌“忠孝双全”四字,背面刻龙纹,系红绦。

阳光下,熠熠生辉。

张民生却未接。

他跪地,叩首三次,声音平静:“草民谢陛下隆恩。

然匠丞之职,民生不敢受。”

满场皆惊。

宣旨官皱眉:“你抗旨?”

“不敢。”

张民生抬头,目光澄澈,“民生一介铁匠,只会打铁,不懂案牍。

若挂银牌坐堂,是辱官;若挂银牌不理事,是欺君。

不如守炉,日锻一器,夜省一过,方是本分。”

他又道:“银牌,可否容我带回万安村,悬于铁匠铺门?

非为炫耀,是为家训——后人见之,知忠孝不在官,在心。”

宣旨官沉默良久,望向主将。

主将点头:“此子所言,正是朝廷旌表本意。”

银牌终未挂身,只裹入油布,由张民生亲手收好。

回营后,匠人们围上来,有人惋惜:“三十贯钱,够你打十年铁!”

有人不解:“官都不做,图"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00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