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18100" ["articleid"]=> string(7) "611752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424) "礼,为我过去五年的职场生涯送行。

我拎起早就收拾好的纸箱,里面没有奖杯、没有纪念品,只有那本写满公式的笔记本,和一块从茶水间顺走的、印着公司logo的杯垫——权当是给这段日子留个笑话。

那一刻,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七个月后,我会骄傲地坐在港交所敲钟台的C位,让当初那些毫不留情地踢我出门的人,乖乖地排着队给我递招股书。

而更想不到的是,支撑我走到那一步的,正是此刻藏在纸箱最底层的、被老板嗤之以鼻的“鸡毛蒜皮”。

1故事得从我被炒鱿鱼的那天倒带。

上午十点,集团CFO赵明义一脸严肃地把我喊到会议室。

他翘着二郎腿,慢悠悠地转着钢笔,桌上的咖啡没冒一丝热气——显然是早准备好的“鸿门宴”。

“羡羡,公司要降本增效,你cost太高了。”

他说这话时,眼神都没敢落在我脸上,手指反复摩挲着西装袖口的纽扣。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年薪80万,不生孩子不加夜班,还在复盘会上当众指出老板PPT里“IDC机柜利用率98%”的数据造假——后来我才知道,那组数据是给投资人看的,我戳破的不是数字,是老板的“融资美梦”。

我没急着反驳,轻轻点头,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份28页的PDF,推到他面前:《关于IDC事业部财务漏洞的初步审计发现》。

封面右下角印着一行小字:“附:2022-2023年能耗数据异常记录”。

这份报告是我熬了无数个日夜才完成的,里面不仅记了财务上的猫腻——比如虚增算力采购成本、挪用绿色能源补贴,还藏着我三年来偷偷整理的“证据”:每月1号凌晨的能耗监测截图、供应商私下透露的“阴阳合同”细节,甚至还有一次我在茶水间听到老板和赵明义商量“怎么把能耗超标的锅甩给技术部”的录音笔备份。

赵明义的脸色瞬间变得比Mac的夜览模式还冷,他猛地合上报告,指节泛白,质问道:“你威胁我?”

我笑得牙尖嘴利,指尖敲了敲报告封面:“不,我赠你。

就当是你的遣散费。”

你给我“cost太高”的理由,我给你“别把事闹大”的台阶——他心里清楚,这份报告要"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00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