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18093"
["articleid"]=>
string(7) "611752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464) "0我,林羡,三十二岁,今天以前,在业内有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称号——“行业冥灯”。
这个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我职业生涯中一系列“魔咒”的真实写照。
只要是我经手的项目,无论前期数据多么亮眼、团队多么努力,不出三个月必定被高层以各种理由无情砍掉;凡是我精心准备的赛道汇报,投委会的委员们连讨论都懒得讨论,甚至连咖啡杯都还没放下,就直接全票否决;凡是我带的团队,哪怕年初士气高昂、目标明确,到了年底也无一例外地“被优化”,仿佛我的存在就是公司裁员名单的提前预告。
HR背地里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林扫把”,暗喻我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不幸和失败像垃圾一样扫到哪里。
他们甚至私下打赌,看我下一个待的公司能撑多久。
而我,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把委屈和愤怒咽进肚子里——倒不是怕他们,是我桌角那本写满公式的笔记本还没完成,里面藏着我三年来的秘密:深夜在公司茶水间用备用电脑跑的算力模型、周末泡在图书馆查的欧盟碳政策文献、偷偷记录的IDC行业能耗漏洞数据,这些是我对抗“魔咒”的底气,不能轻易暴露。
工位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我指尖捏着那封反复修改过的辞职信,纸面边缘已被无意识摩挲得微卷。
嘴角忽然漫开一抹松快的笑——不是欣喜,是攒了太久的释然终于落了地。
整整五年,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针对、那些百口莫辩的误解,像细密的针,早把最初的热情扎得千疮百孔。
记得去年我牵头做“绿色算力优化”项目,明明能帮公司降低15%的能耗成本,却被老板批“不务正业,女性就是容易纠结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项目被转给市场部,三个月就因技术断层黄了。
我深吸一口气,握着笔的手稳了稳,姓名落在信末的那一刻,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没有犹豫,没有不舍,倒像一把轻软的刷子,轻轻拂去了这段憋屈日子里所有的尘埃,为过去,好好画了个句号。
顺手把工牌摘下来,随手扔进垃圾桶,“叮”的一声,那烫金的logo碎成了两半,金属与塑料碰撞的声响,仿佛是一场简短的葬"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900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