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613896" ["articleid"]=> string(7) "611692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9章" ["content"]=> string(3799) "

一股纸张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

高大的铁书架上,塞满了积满灰尘的旧期刊,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这里平时鬼影子都见不到一个。

程浩的目的很明确。

自己的想法太超前了,必须给它找几个‘爹’。

不能让人觉得程浩是凭空想出来的,得让他们觉得,他是看了某些论文的启发,“恰好”有了灵感。

这叫“伪造灵感来源”,科研圈的老油条都懂。

他在书架上翻找到了几本八九十年代的《ACM通讯》和IEEE的期刊,从里面找到了几篇关于“分布式系统”、“哈希函数”的冷门论文。

这些论文在当时在学术圈根本没有掀起任何浪花。

但在程浩眼里他们很适合当做编故事的材料。

他拿出笔记本,把这几篇论文的标题、作者和期刊号,一笔一划地抄了下来。

……

晚上,117宿舍。

赵俊峰和王胖子正为了一场《红警》的胜负,吵得不可开交。

程浩戴上耳机,世界瞬间清净。

他打开笔记本,点开了一个在97年堪称“史前神器”的排版软件——LaTeX。

这是他上辈子在研究所写论文用到烂的工具。

在学术圈Word是小学生玩的,LaTeX才是专业人用的。

他没急着写正文,而先写了“参考文献”。

程浩一口气把下午抄下来的那几篇论文条目,全部填了上去。

先给自己找好“祖宗”,再开始“编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程浩几乎成了宿舍的隐形人。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大脑高速运转,将后世那些成熟的P2P(对等网络)理念,一点点地拆解、重构,翻译成这个时代能看懂的学术语言。

“现有的文件下载模式,都是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

这就像去一个大仓库取货,所有人都得排队。

仓库压力一大,所有人都得等着,效率太低。

“而P2P,就是把这个模式彻底颠覆。

它不是去一个中央仓库取货,而是让每个人都变成一个小仓库。

我想下载一个文件,就去问问周围谁有。

你有第一部分,他有第二部分,我同时从你们俩这儿拿货,速度不就翻倍了吗?

人越多,小仓库越多,下载速度就越快。

这才是互联网的精髓——共享!”

但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谁有我想要的文件?

这就需要一个‘通讯录’,也就是DHT分布式哈希表。”

“把每个文件名,通过一个哈希函数,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电话号码’。

然后,把整个网络的所有用户,也编成一个巨大的、环形的电话本。

我拿着文件的‘电话号码’,在这个电话本上一查,就能立刻找到离我‘号码’最近的那个用户,他那里就存着文件的下载地址。

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中央服务器的干预。

这还不够。

纯粹的分布式网络,在启动初期效率太低。

必须引入一个轻量级的中心化索引服务器,只负责记录谁有什么文件,像个图书馆的目录卡。

而真正的文件传输,还是在用户之间进行。

这样既保证了效率,又降低了中心服务器的崩溃风险。”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那些复杂的算法和协议,在他笔下变得清晰而优美。

周日的深夜,当王胖子还在梦里喊着“快出基洛夫空艇”的时候,程浩写完了论文的最后一个字。

论文名称:《一种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对等网络文件查找与分发协议》。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884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