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92773" ["articleid"]=> string(7) "611156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50章" ["content"]=> string(3860) "

“机会?”王承嗣愕然。

“传我命令,”林黯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全军戒备,外松内紧。张诚——”

“属下在!”张诚踏前一步。

“我们的‘浑水’计划,可以开始了。记住,要快,要狠,要把这北疆的水,彻底搅浑!”

“是!”

暗影卫这台高效的机器,再次全速运转起来。一场针对胜利者的、更加阴险狡诈的战争,在无人察觉的阴影下,悄然拉开了序幕。杨业和他的胜利之师,即将面对的,不再是明刀明枪的叛军,而是来自背后,淬了毒的冷箭。

杨业大军的营寨,驻扎在石门关外一片刚刚清理出来的战场上。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与焦糊气味,但胜利的喜悦已经冲淡了这一切。士兵们领到了额外的赏赐,军营中甚至难得地飘起了酒香。

中军大帐内,杨业却并未沉醉于胜利。他抚须看着北疆舆图,眉头微锁。公孙戾虽败,但燕州未下,终究是心腹之患。而更让他隐隐不安的,是南方那个以雷霆手段夺取了漳州的林黯。

“父帅,还在为那林黯担忧?”其子杨延昭一身征尘未洗,走进帐内。

杨业点了点头:“此子能于绝境中脱身,反杀曹威,整合北疆残军,据漳州而自守,绝非池中之物。如今公孙戾已破,我军兵锋正盛,下一步…”

正说着,亲兵送来一封密信。“大帅,漳州有密报至。”

杨业展开信件,目光快速扫过。信中是一个自称“漳州义士”之人的投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林黯“暴虐无道”、“倒行逆施”的控诉,并附上了一张详细的漳州城防图,标注了各处兵力部署、粮仓位置,甚至还有几条隐秘的通道。信末,更是言之凿凿地声称,林黯麾下军心涣散,诸多将领对其不满,只待王师一到,必可里应外合,一举平定。

“父帅,此信…”杨延昭看过之后,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若此图为真,取漳州易如反掌!”

杨业沉吟不语,手指在那张城防图上缓缓摩挲。图绘得极为精细,甚至一些只有军中老手才懂的细节都标注了出来,不似作伪。但他一生谨慎,总觉得这“好消息”来得太过轻易。

“林黯狡诈,不可不防。此信或许是疑兵之计。”杨业沉声道。

“即便是计,我军携大胜之威,兵力远超于他,又何惧之有?”杨延昭年轻气盛,“况且,若信中所言属实,我军便可速战速决,避免长期围困,节省大量粮草兵力。”

杨业仍在犹豫。然而,随后几日,接连又有数封来自不同渠道的密信,通过各种方式送到了他的案头。内容大同小异,都在描述漳州内部的混乱与林黯的“惶恐”,甚至有一封据称是林黯军中某位“不得志”的将领亲笔所写,字里行间透露出归顺之意。

流言,也开始在朝廷大营中悄然传播。有人说林黯已经秘密派出了求和的使者;有人说漳州城内粮草将尽,军民怨声载道;更有人说,只要大军一到,漳州必可不战而下。

胜利的氛围,加上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如同温软的毒药,开始慢慢侵蚀杨业的警惕,也助长了军中轻敌的情绪。

与此同时,在燕州地界,几股最大的公孙戾残部,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杨业”的最后通牒。羊皮制成的令箭上,盖着伪造得几乎可以乱真的帅印,命令他们十日之内,自行至石门关前弃械投降,逾期不至,不仅要将他们列为必诛之逆匪,更要将其留在原籍的亲族,无论老幼,尽数屠戮!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712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