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91406" ["articleid"]=> string(7) "61114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4章" ["content"]=> string(3885) "
生物教研组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近乎凝固的寂静。
老师们看着那张答卷,又看看那个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和孩子般倦容的“怪物”,集体失声了。
孙老师扶着桌子,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经历一场八级地震,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全科……这才是真正的全科天才吗……校长……校长知道了吗?他……他的心脏受得了吗?”
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再次毫无意外地,炸响了整个县一中。
张诚,要参加生物化学奥赛了!
这一次,引发的已经不仅仅是震惊,而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对“天才”二字的重新定义,以及一丝丝……对“人类智商上限”的深深怀疑。
学神之路,再次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悍然转向,冲向了那充满无限奥秘与复杂的生命科学领域。而我们的主角张诚,在经历了最初的“肉痛”与“吐槽”后,已然调整好了心态,准备在这片新的知识海洋中,再次掀起属于他的风暴。只是那仅剩的114点积分,像是一个无声的提醒,诉说着这条“享受”之路,是何等的“烧钱”与不易。
七月中旬,炽热的太阳如同巨大的熔炉,炙烤着黄土高原,县一中在阵阵蝉鸣中迎来了暑假。往年的这个时候,张诚早已随着母亲和弟弟,踏上返回半山村的那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享受短暂而珍贵的家庭团聚与难得的闲暇。然而,这个暑假,却与以往不同。
八月份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如同一道悬在头顶的时限,将原本宽裕的假期切割得支离破碎。若此时回家,满打满算待不了几天,就又要匆匆赶回县城备战,来回奔波,徒增疲惫。更何况,家里新房的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夯土声、砌砖声、人声嘈杂,绝非一个能让人静心钻研那些精密而繁复的生化知识的环境。
权衡之下,张诚做出了决定:这个暑假,留在县城。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李秀兰时,李秀兰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她清楚儿子肩上担着的“任务”是何等沉重,也明白那片嘈杂的工地确实不是学习的地方。
“诚娃,那你一个人在这边……能行吗?吃饭咋办?”李秀兰担忧地问。
“妈,你放心,学校食堂暑假也开门,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你和磊磊回家吧,正好帮爷爷奶奶照看一下盖房子的事。”张诚语气轻松地安慰道。
最终,母亲李秀兰带着小儿子张磊,一步三回头地坐上了返回半山村的班车。望着母亲和弟弟消失在尘土中的背影,张诚轻轻呼出一口气,转身回到了那间骤然变得空旷而安静的小屋。
一个人的暑假,清冷而纯粹。
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脑海中那庞大等级2生化学知识的消化、巩固以及与竞赛要求的对接上。书桌上,堆起了《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大部头专著的中英文版,这些书籍的深度远超高中乃至大学本科范畴,其中充斥着复杂的代谢通路图、精细的分子结构式、深奥的调控网络。
他需要将这些系统灌输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他反复绘制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核心代谢途径,记忆每一个关键酶的名称、辅因子和调控点;他梳理中心法则的每一个环节,从DNA复制的高保真机制到蛋白质合成的复杂过程;他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的各种通路,理解外界刺激如何转化为细胞内的精确响应……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709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