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91391" ["articleid"]=> string(7) "61114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6章" ["content"]=> string(3604) "
在租住小屋的书桌上,除了竞赛资料,还摆放着诸如《数学物理方法》(顾樵)、《经典力学》(Goldstein)、《电动力学导论》(Griffiths)、《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Feynman)等在国际顶尖大学物理系博士生中都广为使用的经典教材。这些书籍内容深奥,充斥着复杂的偏微分方程、张量分析、群论初步等高等数学工具。但在张诚等级3的数学和等级2的物理基础上,阅读这些书籍虽然仍需认真思考,却已并非不可逾越的天堑。他如同一个贪婪的探险家,在物理学的深海中不断下潜,汲取着更为本源的知识力量。
时间飞逝,五月悄然而至。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初赛和复赛(资格赛)接连举行。考场依旧设在省城。有了数学竞赛的经验,张诚这次的出现,虽然依旧引人注目,但引发的骚动已不如上次。很多人已经听说过这个“数学物理双修”的神童,眼神中更多是好奇与审视,想看看他是否在物理上也能复制数学的奇迹。
初赛、复赛的试题难度逐级递增,但对于张诚而言,依旧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他沉稳作答,思路清晰,计算精准。那些需要灵活运用物理思想、建立巧妙模型的题目,在他强大的理论底蕴支撑下,更是显得游刃有余。
两场考试,他再次以无可争议的满分成绩,轻松晋级,成功拿到了通往省决赛的门票!
五月末,省决赛到来。这已经是省级层面的最高角逐,汇聚了全省最顶尖的物理竞赛选手。考场气氛更加凝重。题目难度进一步提升,出现了更多综合性极强的压轴题,对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张诚在考场上遇到了一道极其复杂的电磁学与力学结合题,涉及动态过程分析和近似计算,过程繁琐,极易出错。许多优秀考生在这道题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甚至有人直接放弃。
张诚审题后,微微蹙眉,并非因为觉得难,而是觉得这题目的表述有些冗余,掩盖了物理本质。他略一思索,没有按照常规思路去一步步分析受力、列微分方程,而是直接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变化的角度,结合场的对称性,构建了一个极其简洁的物理模型,然后用微积分工具干净利落地得出了答案,其方法之巧妙,过程之简洁,远超标准答案的范畴。
当他再次提前交卷,走出考场时,许多还在苦思冥想的考生看着他小小的背影,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们知道,这个孩子,恐怕又要创造一个奇迹了。
果不其然,省决赛成绩公布,张诚的名字,再次高悬榜首,满分!
这意味着,他以全省第一的身份,强势晋级全国总决赛!距离物理奥赛的最高舞台,仅一步之遥!
全国总决赛定于六月中旬举行,还有约莫十五天的时间。
回到县一中的小家,夜晚,张诚没有立刻开始高强度的备战。他平静地坐在书桌前,意识沉入系统,调出了自己的面板状态:
宿主:张诚
年龄:7岁
当前积分:26
知识科技树:
数学:等级2(4740/100000)
物理:等级2(4000/100000)
生化学:等级1(0/1000)
材料学:等级0(0/100)
工程学:等级0(0/100)
能源学:等级0(0/100)
信息学:等级0(0/100)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709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