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91389" ["articleid"]=> string(7) "61114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4章" ["content"]=> string(3922) "

“是的,赵老师。”张诚语气依旧平稳,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想报名参加今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办公室里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

“物理竞赛?他不是刚拿了数学奥赛金牌吗?”

“这才开学几天?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路子可不一样啊!”

“这孩子……精力能跟得上吗?物理也需要时间积累啊!”

不怪老师们惊讶。张诚在数学上的天赋和成就,已经震撼了整个学校乃至全县。但学科之间毕竟存在壁垒,数学好不代表物理就一定强,尤其是竞赛物理,对概念的理解、模型的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积累。张诚才刚上高一第二学期,年龄又如此之小,之前也并未显露出在物理方面的特殊才能(他之前的物理成绩固然优秀,但并未达到数学那种匪夷所思的程度),此刻突然提出要参加竞争同样激烈的物理奥赛,实在让人难以立刻接受。

赵老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道:“张诚同学,老师知道你在数学上非常有天赋。但是物理竞赛……它有自己的特点和难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很高。而且备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不会影响到你数学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或者……其他科目的平衡?”

赵老师的担忧合情合理。他担心张诚是凭借一时兴起,或者被数学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想要“遍地开花”,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张诚早就预料到了老师的反应。他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再次采用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老师,我知道。您可以找一些题目考考我。”

他的眼神清澈而笃定,那是一种源于绝对实力的平静,而非少年人的盲目自信。

赵老师看着他的眼睛,犹豫了片刻。他想起了数学组陈老师当初类似的经历,以及张诚后来创造的奇迹。难道这孩子,在物理上也……

“好!”赵老师也是个爽快人,他立刻从抽屉里翻出一套往年物理竞赛的预赛模拟题,难度颇高,里面有不少题目涉及了高中物理的边界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技巧。“你把这套题做一下,不用限时,能做多少做多少。”

张诚接过试卷,道了声谢,便在办公室角落的空桌前坐了下来。他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快速地将整张试卷浏览了一遍。

力学的复杂连接体问题,电磁学的场路结合与等效思想,热学的微观解释与宏观过程分析,光学的波动性与几何光学结合,甚至还有一道涉及初步相对论时空观念的思考题……这些题目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

然而,在张诚的眼中,这些题目却仿佛被剥去了纷繁复杂的外衣,直接露出了其内在的物理本质和数学骨架。拥有等级2(清北交复物理博士水平)的物理学知识和等级3的数学能力,再看这些中学生层次的题目,视角已然完全不同。就像一位建筑大师回头看孩童搭建的积木,结构、受力、美感,一切了然于胸。

他没有丝毫停顿,拿起笔,便开始书写。

没有苦苦思索的凝滞,没有反复涂改的犹豫。他的笔尖在纸上流畅地移动,发出稳定而轻快的沙沙声。复杂的力学系统,他寥寥数笔受力分析,便列出了最简洁有效的方程;诡异的电磁场问题,他运用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律等,直指核心,化解无形;那道相对论题目,他更是直接用洛伦兹变换给出了清晰明了的阐释,其理解深度远超中学竞赛要求。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709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