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91376" ["articleid"]=> string(7) "61114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3729) "
“秩序的阶梯……奥林匹克的阶梯……”他低声咀嚼着系统的寄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阶梯,他登定了!
第二天,张诚便找到了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一位姓陈的、年近四十、教学严谨的中年男教师。
“陈老师,我想报名参加今年的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张诚平静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
陈老师正在批改作业,闻言笔尖一顿,抬起头,扶了扶眼镜,脸上写满了惊讶与迟疑:“张诚?你要参加数学奥赛?这个……奥赛的难度和平时考试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涉及很多超纲的知识和非常规的思维……”
不是陈老师不相信张诚的能力,实在是这孩子年龄太小了。奥赛是高中生的战场,竞争对手都是各个学校筛选出来的顶尖理科苗子,很多甚至是高二、高三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思维成熟度,都远非一个刚上高一(实际年龄七岁)的孩子可比。他担心张诚贸然参加,万一受挫,会打击到他的自信心。
“老师,我知道。我想试试。”张诚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中的笃定却不容置疑。
陈老师看着他那双清澈却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样吧,我这里有去年省赛的一套预赛题,不算太难,但很有代表性。你做一下看看,如果能达到我们学校奥数集训队的入门标准,我就帮你报名,怎么样?”这在他看来,已经是一个近乎“劝退”的设置了。学校奥数集训队的入门标准,对于很多高一学生而言都颇具挑战性。
“好的,谢谢老师。”张诚接过试卷,没有丝毫犹豫,就在陈老师办公桌旁的空位上坐了下来,拿出笔,铺开草稿纸。
陈老师原本打算继续批改作业,偶尔瞥一眼。但他很快就被张诚答题的状态吸引了。
没有审题的踌躇,没有反复的验算。张诚的目光在题目上快速扫过,手中的笔便如同拥有了生命一般,在草稿纸上流畅地舞动起来。清晰的逻辑链条、巧妙的辅助线、简洁的代数变换、天马行空却又精准无比的构造法……那些在普通学生看来晦涩难懂、需要苦思冥想的题目,在他笔下仿佛变成了一条条清晰可见的康庄大道,被轻易地跨越、征服。
办公室里其他几位老师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渐渐围拢过来。看着张诚那匪夷所思的答题速度和纸上那些简洁优美、直指问题核心的解答过程,老师们脸上的表情从好奇,到惊讶,再到彻底的震惊,最终化为无声的沉默。
不过二十多分钟,一张标准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的奥数预赛卷,张诚已然放下了笔。
“老师,我做完了。”
陈老师几乎是颤抖着手接过试卷,当场批阅起来。选择题、填空题,全对!解答题,步骤清晰,逻辑严谨,答案完美!
满分!
办公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这……”陈老师看着试卷,又看看面前身高只及自己胸口的张诚,激动得语无伦次,“天才!真正的数学天才!我这就去给你报名!不!我直接去找校长!你必须进集训队!不!你就是我们一中冲击省奖,甚至国奖的最大希望!”
陈老师如同发现了绝世珍宝,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办公室。消息迅速传开,刚刚平静不久的校园再次因为张诚而泛起了涟漪。这一次,不再是好奇与审视,而是带着一种仰望强者般的震撼与期待。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709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