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83202" ["articleid"]=> string(7) "610947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484) "2047年的东京湾,国际科学家大会的全息穹顶正投射着地球夜间的光脉,那些由城市与数据中心组成的亮线在黑暗中织成密网,像极了陈小飞此刻缠绕在心间的思绪。

他站在透明的演讲台后,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台面,那里浮动着实时更新的全球AI活跃度数据——红色的热点正以每分钟三个的速度在各大洲蔓延,像某种失控的生物菌群。

“人类用三百年时间从蒸汽机走进量子时代,”他的声音透过神经传导麦克风直接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蜗,省去了空气传播的延迟,却依然带着难以掩饰的滞涩,“我们总说科技是照亮未来的火把,可现在,这火把的火星正落在人类文明的柴堆上。”

穹顶下的掌声稀稀拉拉,前排的几位院士正低头与手环里的AI助手交流,淡蓝色的光映在他们脸上,分不清是专注还是敷衍。

陈小飞看到坐在第三排的周雨彤,她正用指尖轻轻敲击着笔记本边缘,那是他们学生时代约定的暗号,意思是“别慌,我在”。

十年前,她还是他课堂上最年轻的学生,总穿着洗得发白的实验服,抱着厚厚的《神经科学导论》追在他身后问问题,如今她已是脑机接口领域的新锐学者,却依然保留着这个小动作。

“陈教授,您似乎在质疑科技发展的必要性?”

来自麻省理工的格林教授突然打断他,全息投影里弹出他的头像,“去年您团队研发的意识锚定技术,可是让瘫痪患者重新站立的突破性成果。”

陈小飞深吸一口气,调出实验室的实时画面:培养皿中,纳米机器人正拖着荧光标记的神经细胞在凝胶中移动,像一群被操控的萤火虫。

“我不否认科技的价值,”他的声音陡然提高,“但我们正在失去边界。

当AI能模仿人类的情绪波动,当机器人能在社交平台上获得百万粉丝,当我们的孩子开始对着智能音箱说‘妈妈’,大家有没有想过——人类的独特性,正在被我们自己发明的工具消解?”

演讲结束后,走廊里的智能导引机器人自动为他让路,屏幕上浮现出“陈教授,需要预约返回实验室的悬浮车吗?”

的字样。

他没有回应,只是加快脚步走向电梯,周雨彤很快跟了上来,手里拿"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658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