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75650" ["articleid"]=> string(7) "61081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7章" ["content"]=> string(3436) "
然而,这张名为“异形曲面耦合基座”的图纸,就像一位冷酷的考官,用它那复杂到近乎刁钻的结构,无情地检验着每一位挑战者的成色。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来自二车间的王建斌,他是一位以手稳著称的五级钳工。他选择先加工一个看似简单的基准平面,试图以此为后续工序奠基。但在对一个倾斜辅助孔进行钻削时,或许是因为心绪不宁,或许是对角度计算产生了微小偏差,钻头在切入工件后发出了刺耳的尖啸,随即“啪”的一声脆响——钻头不仅折断,偏斜的钻头更是在宝贵的毛坯料上留下了一个无法修复的斜向划痕和一個报废的孔!
王建斌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握着电钻的手微微颤抖,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难以置信。他知道,这块材料已经完了。裁判面无表情地在他身边记录下失误,周围的选手投来同情或兔死狐悲的目光。
紧接着,机修班的赵永刚那边也传来了压抑的惊呼。他试图利用铣床快速去除一个曲面附近的大余量,但在一次走刀过程中,计算错了深度,锋利的铣刀“啃”掉了远比预期多的金属,不仅破坏了曲面轮廓,更差点伤及下方一个关键的配合面。他急忙停机,看着那无法挽回的过量切削,狠狠一拳锤在机床护罩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满脸的懊恼与不甘。
这还只是开始。
另一位选手在精修一个高精度垂直孔时,因为测量失误,导致孔轴线与基准面产生了超差的垂直度偏差;
有人在对一个薄壁区域进行锉削时,未能控制好力度和散热,引发了局部应力集中,导致零件发生了肉眼难以察觉、却足以让精度报废的微变形;
更有人在进行复杂曲面修磨时,完全找不到感觉,手中的油石或锉刀仿佛失去了控制,将原本应平滑过渡的曲面磨得坑坑洼洼,如同狗啃……
失误声、叹息声、工具掉落声此起彼伏。赛场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云。每一位选手的失误,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尚未失误者的心上,也让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阵惋惜的低呼。这些平日里在各自车间备受推崇的青年技术能手,在这终极考验面前,纷纷折戟沉沙,将比赛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评判席上,几位老专家眉头紧锁,不时低声交流,摇头叹息。他们理解这些年轻人的不易,但这正是大赛的意义所在——筛选出真正具备解决极端复杂问题能力的顶尖人才。
易中海和刘海中紧紧盯着赛场。看到一个个高手失误退场,他们心中先是惊骇于题目的难度,随即,便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至今还未有太大动作的叶青。
叶青的工位,成了整个喧嚣赛场中一个奇异的“静默区”。
在其他选手争分夺秒、甚至有些手忙脚乱地开始加工时,他却显得异常“迟缓”。他没有立刻去碰任何工具,甚至没有在毛坯上划下第一根线。他只是拿着那张图纸,围着那块方正的优质钢材毛坯,缓慢地踱步。他的目光时而凝视图纸上某个复杂的局部,时而聚焦在毛坯料的某个潜在定位面上,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要将这块冰冷的金属看穿。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624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