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75636" ["articleid"]=> string(7) "61081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8章" ["content"]=> string(3477) "
叶青动了。
他的动作并不显得匆忙,却异常流畅高效,仿佛每一步都经过了千百次的演练,形成了完美的肌肉记忆。他没有先去动用车床,而是首先拿起那块用于制作螺栓的圆钢毛坯和用于制作螺母的六方钢毛坯,走到划线平台前。
只见他左手稳稳按住工件,右手执划针,目光如炬。几乎不需要借助尺子反复测量,仅仅几个快速的定位,清晰而精准的加工界限线便已呈现在工件表面。这一手快速而精准的划线基本功,立刻让评判席上几位老师傅微微颔首。
宿主进行精密划线,手眼协调性提升,钳工技能经验值+1
完成划线,他迅速回到工位,启动车床。装夹、找正、选择车刀、调整转速和进给量……一系列操作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迟滞和多余动作。当别的选手还在为如何找正工件而调整时,叶青的车刀已经带着轻微的嘶鸣,切入了旋转的毛坯。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加工螺栓杆部时的场景。普通的车外圆,在他手下仿佛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双手稳定得可怕,进刀均匀而精准,车削出的螺纹光洁如镜,几乎看不到任何震纹或瑕疵。他运用了备赛时突破“精密研磨”瓶颈后所领悟的发力技巧与轨迹控制,将腰、肩、臂、腕的力量协调地贯注于刀尖,使得切削过程稳定而高效。
宿主高效进行车削加工,对机床操控与切削参数理解加深,钳工技能经验值+3
螺栓头部铣六方的过程,更是将他的基本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台虎钳上,他使用锉刀和手锯修整六方轮廓,动作节奏分明,每一次推锉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锉刀与金属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在他这里变得异常平稳而规律,不像其他工位偶尔会传出因为用力不均而产生的刺耳噪音。
裁判组的一位老钳工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杨厂长说:“厂长您看,这小叶的手太稳了,发力透而不浮,这是真正下了苦功才能练出来的‘手感’。”
杨厂长眼中赞赏之色愈浓,轻轻点头。
而叶青的对手们,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了压力。他们有的因为紧张导致测量失误,不得不返工;有的在攻丝时因为手法不当导致丝锥折断,顿时慌了手脚;有的加工出的零件表面粗糙,只能一遍遍返修,额头上急出了冷汗。赛场如同一个缩小的社会,将每个人平日积累的功底赤裸裸地暴露在众人眼前。
易中海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他是八级钳工,眼光毒辣。他看得出来,叶青的动作不仅仅是熟练,更蕴含了一种对“力”与“精度”的深刻理解,这种境界,很多老师傅都未必能达到。他心中那点“叶青只是理论强、实操未必行”的侥幸心理,正在一点点消散。
刘海中更是看得目瞪口呆。他虽不是钳工,但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叶青那举重若轻、精准高效的操作,与他想象中毛手毛脚、肯定会出错的场景截然不同。一股说不清是嫉妒还是恐慌的情绪在他心中滋生。
时间才过去不到三分之二,大部分选手还在与螺母的攻丝或者垫圈的平面度苦苦斗争时,叶青已经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将加工好的垫圈进行倒角处理。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624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