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817"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7章" ["content"]=> string(3582) "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二月底。
宝华山地区虽已入春,但早晚时分,山风依旧裹挟着凛冽的寒意,掠过高耸的山峦和初绽新绿的谷地。然而,在总部核心区域——“兴业堂”宏伟建筑群周围,却弥漫着一种与时节截然不同的、灼热的气氛。这种热度,源于过去一年半“兴业”集团如同岩浆奔涌般的急速扩张与深厚积累,源于那份即将在最高会议上被正式公布的、足以令世人瞠目的惊人实力。
通往“兴业堂”主殿的各级道路上,明岗暗哨比平日增加了数倍。身着崭新棉布军装、臂缠“兴业”赤龙袖标的“虎贲营”精锐士兵,持枪肃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接近的身影。一辆辆装饰朴素的马车或一队队骑乘骏马的传令兵,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风尘仆仆的将领和核心官员们,在验明身份后,被恭敬地引入那座象征着权力核心的雄伟大殿。
大殿之内,景象与外间的春寒截然不同。数十盏巨大的牛油蜡烛和精心设计的反光镜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几个巨大的黄铜炭盆中,上好的银霜炭烧得正旺,散发出持久而温和的热量,驱散了所有寒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烛火气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权力与决策的凝重感。
李云峰早已端坐于大殿北端铺着虎皮的主位之上。他今日未着戎装,而是一身玄色锦袍,外罩一件青色缎面披风,神色平静如水,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偶尔掠过一丝洞察一切的锐光。下首两侧,按照严格的位次,济济一堂地坐满了“兴业”集团的绝对核心:
左侧上首:石达开依旧一身戎装,腰杆挺得笔直,虎目开阖间精光四射,不怒自威;其下是沉稳干练的石祥祯、精于算计的石凤魁。
右侧上首:林染墨身着素雅衣裙,神情恬淡中带着坚定,她代表着“兴业”的民生与科技基石;其下是水师统帅罗大纲、陆师悍将张钊、历经蜕变后更显沉毅的萧朝贵。
后排及更下首:则是从各方赶回的封疆大吏或部门主管:刚刚稳定安南局势的石永信、经营滇省多年的石永成、掌控黔省苗疆的石镇威、深耕川南的石永安,以及众多在军工、商贸、情报、教育等领域独当一面的重要人物。人人脸上都带着长途跋涉的风霜,但更多的是一种参与开创伟业的兴奋与期待。
会议尚未正式开始,低沉的交谈声在大殿中回荡,内容无不围绕着各地的惊人发展、对未来的展望,以及隐约流传的关于军队将进行重大改编的消息。
辰时正刻(上午八点),一声清脆的云板敲响,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主位和李云峰身旁主持席位的石祥祯身上。
石祥祯缓缓起身,环视全场,声音沉稳而清晰:“诸位同仁,今日召开我‘兴业’军政公府道光二十六年二月最高会议。旨在总结既往,审视当下,规划未来。首先,请总庶务石凤魁兄,呈报我公府最新之人口、财政概况。”
石凤魁应声而起,他手中捧着的不是常见的账本,而是一本装帧精美、厚达寸许的册子,封面用烫金大字写着“兴业丙午春鉴”。他走到大殿中央特设的宣讲台前,深吸一口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却更加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