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816"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6章" ["content"]=> string(3868) "
在原阮朝 北方统抚大臣衙门、现已扩建并悬挂起“兴业军政公府安南都督府”巨大牌匾的宏伟建筑内,正在举行一场盛大而庄严的庆典。大堂内灯火通明,石达开一身戎装,英姿勃发,代表李云峰和“兴业”枢机堂,向齐聚一堂的北圻各地归附官员、少数民族头人、士绅代表以及“兴业”军功将领,正式宣布:
“奉‘兴业’枢机堂李云峰先生令,即日起,成立‘兴业军政公府 安南都督区’!石永信总制安南军政事务,授安南都督印绶!阮福膺禛殿下,深明大义,顺应民心,授安南宣慰使,世袭罔替,襄赞都督治理地方!”
石永信和身着“兴业”特意为其制作的、融合了中原与安南风格的华丽礼服的阮福膺禛上前,从石达开手中郑重接过印信。阮福膺禛随后面向北方(宝华山方向),宣读了一份言辞恳切的《归附表文》,宣誓“永世恪守《河内条约》,忠心辅佐‘兴业’,共保安南黎民”。这一幕,通过事先安排的画师和文书,被详细记录了下来,将成为重要的历史档案和政治宣传材料。
紧接着,石达开当众宣读了李云峰从宝华山通过“神行线”瞬间发来的贺电。电文清晰有力,回荡在大堂内外:
“捷报传来,全军欢腾!此役,扬我华夏之威,雪民族之耻,定南疆之乱,开万世之基!诸将士浴血奋战,功在千秋!望永信及安南同仁,抚恤伤亡,奖励功勋,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更须巩固边防,清除余孽,使安南永为‘兴业’之坚实屏障、华夏之不可分割之藩篱!”
堂内堂外,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和“兴业万岁”、“李先生千岁”的呐喊声,声震屋瓦,远传数里。
庆典的高潮,是庄严肃穆的阵亡将士公祭仪式。在都督府前的广场上,竖起了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此役阵亡的九百七十三名“兴业”将士的英名。石达开、石永信率领全体文武官员,脱帽默哀,敬献花圈。低沉的号角声中,全体军民向为国捐躯的英灵三鞠躬。这一幕,极大地凝聚了人心,也向所有人昭示,“兴业”的事业是建立在牺牲与奉献之上的。
仪式结束后,盛大的庆功宴开始。但石达开和石永信并未沉浸于喜悦,他们悄然登上了都督府内最高的望楼。眺望着脚下灯火璀璨、充满生机的镇南城,以及远处南部方向顺化所在的沉沉黑暗,石达开豪情万丈,用力拍了拍石永信的肩膀:
“永信!安南大局已定,你在此经营,责任重大!有了这块稳固的基业和出海口,我‘兴业’便是如虎添翼!接下来,只需静待粤西那声惊雷炸响!届时,我水陆大军便可纵横驰骋,这天下大势,必将为我等所左右!”
石永信目光沉稳,远眺南方,回应道:“都督所言极是。然,法夷虽遭重创,必不肯善罢甘休,恐会卷土重来。顺化小朝廷亦心怀怨怼,暗流涌动。安南之地,民族复杂,治理非易事。永信定当谨遵先生和都督教诲,外严边防,内修政理,将这安南都督区,打造成我‘兴业’最稳固的南疆基石!”
就在这除夕夜的爆竹声、欢呼声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兴业”的版图上,正式增添了安南这一块面积辽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拼图。南疆的大门,被“兴业”以一场辉煌的胜利牢牢锁住。而此刻,所有人的心中都清楚,一个更大的、足以改变整个中国命运的风暴,即将从桂平的金田村呼啸而起。历史的车轮,正加速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岔路口。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