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815"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5章" ["content"]=> string(4093) "

寻找与扶植代理人(黄袍加身): 石永信凭借其多年经营的情报网,早已物色好最佳人选——阮朝宗室中一位颇具声望但长期受排挤的亲王阮福膺禛。膺禛亲王年富力强,对嗣德帝和权臣张登桂的统治深为不满,且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对法夷的侵略行径痛心疾首。石永信多次秘密与之接触,许以重利,承诺若“兴业”成功,将扶持他成为北圻乃至整个安南的统治者,并保障阮氏宗庙。在“兴业”的武力支持和政治承诺下,阮福膺禛心动应允。十一月十五日,在河内原统抚大臣衙门,经过一番“民意”推举,阮福膺禛正式宣布成立“安南临时护国政府”,自任“摄政王”,并发布檄文,历数顺化朝廷“信任奸佞,怠弃政事,畏敌如虎,割地赔款,实乃阮室之罪人,安南之公敌”,声称要“廓清君侧,再造社稷,与‘兴业’永结盟好,共御外侮”。

军事清剿与政权巩固(犁庭扫穴): 石达开率领联军主力,以河内为中心,向北圻各地辐射扫荡。对于愿意归顺“护国政府”的阮朝地方官,予以留任;对于冥顽不灵者,坚决武力清除。同时,大力扶持壮族头人依、以及石永信早年联络的芒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首领,委任他们为地方团练使或知县,将其势力纳入“兴业”体系。至腊月(农历十二月),北圻全境,东起海防、广宁,西至山萝、莱州,北抵谅山、高平,南达宁平、清化以北,已基本平定,各级政权逐步建立,效忠于河内的“护国政府”及背后的“兴业”。

逼宫顺化与“合并”谈判(水到渠成): 控制北圻后,“兴业”大军陈兵于横山山脉北麓,做出随时南下进攻顺化的态势。顺化朝廷陷入极度恐慌,嗣德帝连夜召集群臣,但已无人能拿出退敌之策。此时,阮福膺禛的“护国政府”在“兴业”的授意下,向顺化发出“劝进表”和“和约草案”。劝进表”表面上是劝嗣德帝“禅位于贤”(暗指阮福膺禛),实则通牒;“和约草案”则明确提出:一、承认阮福膺禛为“安南王国”(或“安北王国”)国王,统治横山以北全部领土;二、安南王国与“兴业军政公府”结为永久军事同盟,“兴业”享有在安南驻军(主要驻守海防、谅山等要地)权,并主导其国防与外交;三、双方实行关税同盟,经济政策协调一致;四、条约有效期九十九年。

最终协定——《河内条约》(既成事实): 在“兴业”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护国政府”的政治攻势下,顺化朝廷彻底屈服。道光二十五年除夕(公历1846年2月),阮朝代表与“兴业”代表石达开、“安南护国政府”代表阮福膺禛在河内(已被“兴业”更名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镇南城”)签订了《河内条约》(又称《兴业-安南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条约内容基本按照“草案”签订,只是在名义上保留了阮朝对南圻(交趾支那)的统治,但北圻已完全脱离其控制。实质上,这份条约标志着安南 北圻(乃至整个安南的未来)在法理和事实上,都已沦为“兴业”的保护国,被完全纳入其势力范围,离彻底的政治合并仅一步之遥。签约仪式上,石达开代表李云峰,接受了阮福膺禛呈上的象征归附的玉玺和图册。

道光二十五年除夕之夜,新更名的镇南城(原河内)一扫往年的颓败与压抑,全城张灯结彩,万人空巷。尽管北圻的冬夜寒意袭人,但街道上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许多饱受阮朝压榨和法夷威胁的百姓自发走上街头,舞龙舞狮,燃放爆竹,欢庆“西夷”被逐和“新朝”的建立,脸上洋溢着多年未见的真切笑容。酒楼茶肆座无虚席,人们兴奋地谈论着“兴业天兵”的神勇和未来的好日子。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