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804"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9章" ["content"]=> string(3681) "
“兴业”的既定策略: 李云峰定下的方针是 “作壁上观,引火烧身” 。既不提前向清廷告发(以免打草惊蛇或让清廷坐收渔利),也不与洪杨发生任何形式的合作或冲突。严密监视,准确判断其起事时间点和初期动向,为“兴业”自身的行动争取最宝贵的预警时间。双方在浔州府等地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但默契地保持距离,避免擦枪走火。
与高卢鸡(法国)的关系(警惕对峙,有限摩擦):
北圻的摩擦升级: 在安南,随着“兴业”势力的巩固和法夷渗透的加深,双方在北圻地区的摩擦日益频繁和激烈。石永信的巡逻队与法夷的测量队、传教士护卫队发生了不下二十次小规模交火,互有伤亡。法夷对红河三角洲的野心日益明显,多次向阮朝施压,要求开放通商和传教,并指控“一股来自清国的武装匪徒”在边境地区活动,威胁其利益。
“兴业”的应对: 李云峰严令石永信,避免与法夷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策略是“骚扰、阻滞、情报斗争为主,积小胜为大胜,拖延其殖民进程”。同时,加大力度扶持北圻反法、反阮的当地武装,并尝试通过秘密渠道向阮朝内部一些有民族气节的大臣示好,暗示共同抗法的可能性,但效果甚微,阮朝腐朽已极,难以依靠。
与其它西洋势力的关系(有限接触,以夷制夷):
与葡夷的谈判: 石永亮在穗城与葡萄牙商人费雷拉关于“鬼澳”(澳门)居留权和购买先进技术设备的谈判仍在艰难进行。葡夷要价极高,且态度暧昧,既想赚钱,又担心得罪清廷和英夷。
对英夷的监视: 英吉利的商船和测量船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更加频繁,尤其关注长江口和粤西沿海。罗大纲的“镇海营”加强了对北部湾英夷船只的监视,但严格避免冲突。兴业的策略是 “警惕其扩张野心,利用其与法夷的矛盾,适时接触获取技术,但坚决维护主权”。
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宝华山总部却没有丝毫赏月宴饮的闲情逸致,反而笼罩在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氛围中。总部各要地岗哨林立,巡逻队穿梭不息。枢机堂内,牛油巨烛燃得通明,李云峰、石达开、石祥祯、石凤魁、林染墨、罗大纲、张钊、萧朝贵等所有核心成员悉数在座,人人面色肃然。
案头,是黄玉昆(黄文)通过“神行线”传来的最新也是最为紧急的密报,译电员刚刚译出,墨迹未干。密报内容简短却如惊雷:“杨秀清已得‘天父’最后旨意,起事定于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一 (公历1846年2月 ),号‘太平天国’!首攻 桂平 ,后图 桂林 !箭已上弦,万钧待发!”
李云峰手持这份密报,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每一张熟悉而坚毅的面孔。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在寂静的堂内回荡:
“诸位,黄文舍命传回的消息,大家都看到了。等待已久的风暴,终于要来了!洪杨这把火,将在四个月后点燃! 届时,粤西乃至整个南中国,都将地动山摇!我‘兴业’是乘风化龙,还是被这滔天巨浪吞噬,就在接下来的抉择与行动!”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西南地图前,拿起朱笔,在桂平金田村的位置上重重地画了一个血红色的叉,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地图上勾勒出“兴业”未来的惊天行动计划: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214" }